教育公平,老百姓最關心的教育問題之一。2月6日,在江蘇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現場,如何實現教育公平引起了委員們的熱烈討論。
江蘇是流動人口大省,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在經歷從“差別對待”到“一視同仁”,特別是國家進一步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義務教育邁入了普及新階段后,流動人口子女“入學難”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但他們的子女只能由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至相對就近、尚有接納能力、教學條件相對較弱的公辦學校就讀,入學的公平性問題日漸顯現。致公黨江蘇省委在會上提交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一份集體提案,建議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對流動人口流入較多的地方,要針對新增入學需求,適時調整區域規劃和中小學布局規劃,保證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
“教育是普通百姓培養子女改變命運的一條路,但現在這條路越來越難走。”在教育一組討論現場,江蘇省政協委員、常州市濱江中學校長張耀奇無奈地說,如今,農村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資源匱乏,很多優秀的老師學校留不住,普通百姓的孩子沒有好的教師授課成了一個大問題。張耀奇呼吁,希望社會多關注普通百姓子女的教育問題。
“我們不僅要關注到每個階層孩子的教育問題,還要為每個孩子找到相適應的教育方式。”江蘇省政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成斌在討論現場分享了他的一個朋友圈故事,一對華人雙胞胎兄弟在瑞士上學,老大上了“本科”,老二上了“職高”,但老二憑借自己出眾的技能,不僅拿到了職業學士學位,還早早地實現了經濟獨立。“教育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不是每個孩子都要上名校,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道路,這需要家庭、社會共同努力,這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環。”王成斌說。
江蘇省政協委員、無錫市第一中學副校長華志遠眼中的“公平”則是拓展教育均衡化、優質化的內涵。“我們在無錫農村調研過程中,發現終身教育的社會資源較少,且花費較高。希望把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作為教育關注的重點,包括幼兒教育、老年教育、在職培訓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