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政協全會上,住贛全國政協委員王東林代表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專家組提出建設“特色小鎮”的大會發言,得到不少委員回應:他們紛紛在小組討論中贊同“特色小鎮”建設要走可持續道路。
王東林表示,近年來,他看到很多地方為了追求經濟發展,走了一條以破壞生態換取經濟利益的無法持續的道路。“昔日的青山綠水不見了,可換取的財政收入,還抵不上治理的投入。”
“鄉鎮發展有千條路萬條路可以走,一定要想好走得遠的發展路徑。”王東林表示,小鎮要走“特色”發展道路,就要從因地制宜的產業中來,從生態農業和小鎮所兼具的城鄉優勢所衍生的服務業中來。王東林舉例說:“它們可以是特種農產品生產加工與銷售的‘百合小鎮’、‘茶葉小鎮’,也可以是從事中草藥種植加工并集結中醫妙手的‘杜仲小鎮’、‘石斛小鎮’,還可以是從事傳統手工藝和旅游產品生產的‘木雕小鎮’、‘刺繡小鎮’,又或者是突出某種服務優勢的‘養生小鎮’、‘度假小鎮’等等。”
“但當務之急,是改變當前鎮一級基礎設施普遍落后的面貌,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實在很有必要。”王東林建議最大程度縮小城鄉差異,進而實現與毗鄰的大中城市的聯動,“聯動不是為了承接城市的落后產能,而是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提供一個贍養父母、安置子女就近入學的新社區,為城市居民提供回鄉度假、養老的第二居所。”(記者 韓雪 特約通訊員 駱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