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記住鄉愁》:鄉愁中的家國情懷
評《記住鄉愁》:鄉愁中的家國情懷
鄉愁是什么?是遠方故土的一城一池、一磚一瓦,是來自家鄉的一碗水、一盞燈、一道小吃、一聲問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鄉愁就是你離開這個地方就會想念這個地方。《記住鄉愁》的片名源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不僅指思鄉之情,也是家庭觀、文化觀、社會觀的具體體現。
2015年至今,百集電視紀錄片《記住鄉愁》通過鄉村民俗和家風祖訓,啟迪人的心靈、撥動人的心緒,傳遞出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價值訴求,呼喚著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回看百集故事,創作者走遍青山綠水,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將鄉愁之情寓于視聽作品,體現了電視人的文化自覺和時代擔當。
日前,《記住鄉愁》第三季已登上電視熒屏。第三季把對鄉愁的詮釋與國家發展、社會生活相結合,引領向上、向善的價值觀,鐫刻著時代印跡,彰顯著當代風格。這部作品以地域為單位,記錄了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反映了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發展的累累碩果,呈現家鄉風景之美、人民生活之美、民風民俗之美。創作者立足當代生活,圍繞家訓傳承,講述古今故事,力圖將“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與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起來,通過“以孝為本家業興”“民族和諧代代傳”等主題內容,突出中華美德的閃亮因子,增強當代社會的價值認同,弘揚和諧美好、誠信友善的時代風尚。
《記住鄉愁》立足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家、鄉、國三者一脈相承、一體相通。記住鄉愁,就是留住家庭根脈,傳承家國情懷。在作品中,創作者用視覺符號呈現故土的風光,以畫外解說闡釋鄉愁的內涵,試圖從更廣闊的視角、更多元的維度,挖掘鄉愁表達的深遠意義,體現“家國兩相依,有國才有家”的價值理念。三年來,《記住鄉愁》選取了百余個村落,派出幾十支創作團隊,是電視人用腳底板走出來的優秀之作。創作者采擷四方,串聯片斷的記憶,把抽象的鄉愁化作家門口的一座山、一條河,將“仁義興家”“積善成德”等傳統文化基因融入一句地方諺語、一條家庭規矩,情景交融、情理互生,喚起人們想家、念家的質樸真情。
無論是對內增強凝聚力,還是對外提高傳播力,講好中國故事都至關重要。《記住鄉愁》強調故事化敘事、生活化敘事,善于在平凡中捕捉偉大,從細節中發現崇高,使作品既有史料價值、文化價值,又具有說服力、感染力和引導力。從“枕水人家,立志進取”的浙江烏鎮到“仁愛為本,誠信立世”的三河古鎮,從“滴水穿石,堅韌不拔”的霍童古鎮到“孝老敬親,推恩及人”的孝泉古鎮,這部作品將人文歷史與當代生活融會貫通,創作者從一桌家宴、一座祠堂、一副對聯、一所舊居入手,引出一個故事、一段佳話,于細微之處見真情。
對于游子而言,鄉愁不僅是情感的寄托,也表現為一種尋根意識、一種認同意識。以“閩南僑鄉,善行天下”的安海古鎮為例,《記住鄉愁》把個人的情感放大并升華,走出方寸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尋找最廣泛的中華共識,匯聚全球華人的團結力量。《記住鄉愁》是一部有愛、有情、有溫度的作品,也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精神的作品。它將人們的思念和情感融入這股家國的暖流,彰顯了信仰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描摹出了一個有愛的時代、一個溫暖的中國。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鄉愁 記住鄉愁 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