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劉益謙曾花2.8億拍雞缸杯 雞題材作品其實貴得有理
有關雞的藝術作品是古人美好愿景的闡釋與升華
在2014年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上,藏家劉益謙以2.8億元天價購得的明成化雞缸杯,轟動一時。事實上,許多與雞相關的作品也都曾在拍場上有過不俗的表現。雞作為一種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家禽,自古以來就曾被附上了諸多含義,歷朝歷代以雞為題材創作的藝術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不少與雞相關的作品在拍場以高價被拍下,收藏市場對雞類題材的藏品關注度越發提高。
明成化雞缸杯。(資料圖)
拍場上雞題材作品“一鳴天下白”
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上,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8億元天價購得的明成化雞缸杯,轟動一時。這款天價藝術作品,表現的正是被賦有人文意義的雞題材創作。
劉益謙曾介紹:“這么小一個小杯子為什么要那么貴”,后來慢慢了解其歷史地位和背后故事。他說,買到之后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跟它有緣分也有福分”。
整個雞缸杯,大小都不足一掌,卻繪有公雞、母雞領幼雛于花石間覓食“天倫”圖,實為巧妙。而除了此類子母雞圖,明成化雞缸杯還曾有表現的是一只公雞與五只小雞在窠(窩)邊嬉戲的場景。因為“窠”與“科”諧音,謂之“五子登科”,表示希望在科舉考試中金榜題名,是一種良好的祝愿。
黃胄 飼雞圖
事實上,在劉益謙以前,即早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上,就曾有一只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以253萬元成交。除此以外,在2012年與2014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也有一只清雍正斗彩雞缸碗與一只清雍正斗彩雞缸杯分別以805萬元成交和2619萬元成交。
當然,在拍場上飄紅的雞題材作品并不僅僅限于瓷器,在去年的北京保利秋拍上,國畫大家黃胄的《飼雞圖》就曾以759萬元成交。而且據雅昌拍賣數據顯示,在此以前,黃胄相關的飼雞圖系列作品,就曾有超過40件成交價在百萬以上。除了市場等各種因素,雞所蘊含著的吉祥寓意或許也是其備受藏家追捧的原因之一。
從目前的拍賣數據來看,潘天壽的《雞石圖》以1746萬港元位列雞題材書畫作品一位,而徐悲鴻的《竹石三雞》則以1650萬港元緊隨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曾梵志的當代藝術作品《抱雞的男孩子》也1058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擠入雞題材高價成交的第十位。
此外,有關雞題材藝術品拍賣的類型還有很多,有工藝品、玉器等等,且成交價格不低,由此可見,在拍場中,雞題材作品也一如其意,“一鳴天下白”。
雞形器物或藝術作品,多為辟邪之用
由于“雞”和“吉”諧音的緣故,人們一看到雞的形象便會想起吉祥的意味,雞既是吉,吉既是雞。如漢代東方朔的《古書》中曾有記載:“歲有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時人把正月初一作為“雞”(吉)日,或許正是基于“吉祥如意”好意頭的考慮。
潘天壽 雞石圖
雞作為吉祥物,其作用之一就是驅邪納吉。有研究學者表明,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雞和雞血進行驅邪活動。為此,古人還常常制作一些青銅“金雞”、陶雞、雞形壺等器物作為禮器祭祀祖先,如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雞以及常見的雞首壺正是其中的代表。
此外還有一種鳥負尊形的“天雞尊”,此種器物一方面寓意進寶,同時亦作避邪之用。據《周禮》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天雞尊”就作為重要禮器用于祭祀,但這類器型經過宋代的復古,直到明清時期才真正發展成熟。談及于此,不得不提的是故宮所藏的“清乾隆掐絲琺瑯天雞尊”。此件“天雞尊”器型為一天雞作立身翹首狀,背負螭耳尊,足登鏤空雙輪,長尾下垂,內側立一銅鍍金小天雞,形象豐富,造型精美,實屬難得。
而除了雞型器物,在古代,人們還會將雞畫張貼于門上用來驅邪避鬼。例如桃花塢年畫中的“雞王鎮宅”圖,畫的就是一只口銜毒蟲的大公雞。此外在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中也多畫有雞形,甚至在車飾前端也往往刻有“日雞”的吉樣印,取出入大吉大利之意。可見古人們對其吉祥含義的重視。
雞題材繪畫作品蘊含了古人美好的愿景
而除了雞本身所承載的吉祥寓意,基于雞的自然習性,人們還給這種與自身生活聯系密切的動物賦予了許多人文、道德含義。如雞被列為是十二屬相之一,且雞有“五德”等等。 為此,人們在進行各種藝術創作,尤其是繪畫的時候, 也將這些內涵或多或少地通過作品加以闡釋和升華。
清十八世紀 黃玉雞
以雞為“五德之禽”為例,此“五德”出自于漢代思想家韓嬰的《韓詩外傳》:“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
首先,“首戴冠者,文也”。雄雞雞冠高聳,色澤火紅,再加上“冠”與“官”的諧音,所以古人常以雞為題材繪“冠上加官”圖,應用在圖畫、家具、什器之上,以表達祝升遷、騰達之意。其中齊白石、王大羽、王雪濤均曾有過此類題材創作的繪畫。
“足博距者,武也”。公雞走路的時候通常昂首挺胸,趾高氣揚,威武雄壯,故稱之為“武”。“敵前敢斗者,勇也”。在突發危險之時,母雞會立即把小雞護在翅膀底下,公雞則會羽毛倒豎,鳴叫迎戰,故曰“勇”。這些都是雞的天性,人們從中也受到了啟發和鼓舞,藝術家更是根據生活中常見的,如公雞打架等場景創作作品。如宋李嵩《明皇斗雞圖》與明周之冕《榴實雙雞》,描繪的就是公雞漲鼓羽毛、伸長脖頸、怒目相對、決心一拼高下的樣貌。
“見食相呼者,仁也”。公雞找到蟲子后,會呼喚母雞前來享用。母雞也常叼著小蟲或米粒送到小雞跟前喂食。對此,藝術家也常以雌雄雙雞帶仔的場景表現父慈子孝的家庭倫理,具有教化功能。如宋人《子母雞圖》、元人《畫花下將雛》、明宣宗《畫子母雞圖》、明呂紀《壽祝恒春》、清居巢《菊下雞雛》等均描繪的就是母雞或雌雄雙雞帶領雛雞覓食的場景。
最后,“守夜不失時者,信也”表達的則是雞的勤奮、準時、認真負責的好品德。從以上可以看到,有關雞題材的繪畫作品都蘊含了古人美好的愿景。
拍場上的雞題材
名稱 成交額 拍賣時間、公司
明成化斗彩雞缸杯 2.8億元 2014年蘇富比秋拍
清雍正斗彩雞缸杯 2619萬 2014年蘇富比春拍
徐悲鴻《竹石三雞》 1350萬元 2012年澳門龍禧拍賣
清雍正斗彩雞缸碗 805萬元 2012年蘇富比秋拍
黃胄《飼雞圖》 759萬元 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
齊白石《雞籠與雞》 690萬元 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
清乾隆掐絲琺瑯天雞尊 448萬元 2008年中貿圣佳拍賣
清乾隆銅鎏金嵌寶石天雞擺件 448萬元 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
明成化斗彩雞缸杯 253萬 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
清中期玉天雞瓶 161萬元 2011年北京瀚海春拍
清十八世紀黃玉雞 59萬元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
雞缸杯為何那么貴?
雞缸杯是一種飲酒的用具,因杯身以斗彩描繪線雞啄早哺雛而得名。其中,成化斗彩雞缸杯的燒造難度非常大,需要在直徑約為8cm的撇口臥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后,上釉入窯經1300℃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留的青花紋飾中二次入窯低溫焙燒。而除了燒造難度大以外,成化雞缸杯的存世量十分稀少也是其拍賣高價的原因之一。
編輯:陳佳
關鍵詞:劉益謙曾花2.8億 拍雞缸杯 雞題材作品 其實貴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