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把生態養殖作為湖南省精準扶貧的重要突破口”“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是推進教育扶貧的當務之急”“要進一步引導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來”……1月13至15日,在湖南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期間,“精準扶貧”成為了各界委員熱議的“關鍵詞”。值得一提的是,委員們選擇了從更細、更小的“切口”精準建言,做好扶貧這篇“大文章”。
“湖南是農業大省,也是生豬養殖大省。”陶一山委員建議創新“公司+合作社”養殖模式,把龍頭企業與貧困農戶聯系在一起,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合作社,合作社連農戶”的機制,在促進湖南省養殖業發展的同時通過產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扶貧就要扶起貧困戶的精神與志氣,讓貧困戶思想觀念跟上脫貧‘步伐’。”梁科武委員建議通過在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為當地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技能培訓等,幫助貧困戶們樹立“勤能致富”的積極意識。
“交通不發達嚴重阻礙了貧困地區的脫貧步伐。”曾分管多年扶貧工作的蔣善生委員搶到話筒,在聯組討論中建議加強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通貧困地區內外界交通“梗阻”,構建完善交通網絡格局。
“用了十幾年的老式課桌坑洼冒釘子,學校操場晴天灰雨天坑,幾鋪鐵床擠了幾十個孩子……”這樣的場景令石紅委員倍感心酸。她建議通過出臺專項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強化人員配備及保障教師待遇等手段,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讓每個貧困家庭孩子享受到充滿關愛的教育。
“教育扶貧不是簡單地給學校建個房子,幫扶就要幫到‘點子上’。”李瑞坤委員認為,當前扶貧地區學校不缺“硬件”缺“軟件”,其薄弱環節在于師資水平低。他建議政府發揮積極作用,加強貧困山區師資隊伍建設,出臺相關政策解決貧困山區教師編制,提高貧困地區教師待遇水平。
費岳湘委員深感,扶貧濟困是民營企業家的光榮使命。她建議健全和完善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精準扶貧開發的激勵機制,構建全省扶貧信息網絡,建立求助檔案,定期發布更新貧困區可利用的特色資源信息,方便民營企業結合自身特點有選擇性地開展扶貧工作。(劉洋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