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分移民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本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全會期間,自治區生態移民的后續生活得到了政協委員的熱切關注。
近年來寧夏堅持沿黃經濟區重點開發與西海固地區生態移民攻堅工程相結合,探索出了一條統籌城鄉發展的路徑,截至目前,寧夏已經完成移民搬遷定居近30萬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異地搬遷移民已妥善定居。
“土地依然是廣大移民賴以生存的根基。吳忠市紅寺堡區位于寧夏中部干旱帶核心區,是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的主戰場也是最大的一個移民區。”楊志中委員建議,自治區加大對紅寺堡土地鹽漬化治理的研究,成立專項研究部門,提出科學合理的治理措施。同時加大項目投入,盡快治理鹽漬化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自發移民的戶籍問題遲遲不能解決、貧困狀況難以準確識別,加之流動性大,家庭信息難以采集,這部分自發移民無法被列入精準扶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自治區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提案指出,自發移民由于受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差等因素影響,只能在一些勞動強度大、收入低的建筑業、服務業等行業務工。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是按土地數量進行補貼的,而各項利益的獲得者只能是土地的實際擁有者,租種土地的自發移民,無法享受。為使這部分自發移民能夠順利脫貧,自治區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建議,首先從解決戶籍問題開始,將自發移民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范圍。
生態移民“挪窮窩”,就地扶貧“造新血”。
“要從思想上由‘輸血’向‘造血’滲透,引導移民轉變思想認識。”自治區政協委員馬麗建議,分層次多方面開展移民的思想教育工作,通過廣播、電視等傳媒及科技、文化下鄉活動,以成功者的事跡鼓舞貧困移民用雙手創造美好未來,調動他們自力更生、自建家園的積極性。“要搭建平臺,號召移民‘向景區、向園區、向集鎮’靠近,鼓勵移民依托景區向旅游服務發展、依托工業園區進企業務工、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務農,扶持移民困難戶自力更生脫貧。”馬麗還建議培養移民村勞務產業經紀人,給予組織外出務工的經紀人以資金補貼,調動中介服務積極性,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氛圍,激發移民自主轉變的意識。(記者 范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