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拓路勇做先行者 埋首精耕試驗田——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三年間
新華社上海1月13日電 位于中國海岸線中點、萬里長江入海口的這片改革熱土,再度吹響激活改革全局的沖鋒號——
3年多前,上海浦東外高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揭開了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新篇章。
3年過去,120.7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貿試驗區交出亮麗成績單:負面清單縮減三分之一,物流成本平均削減10%,開立自由貿易賬戶6萬多個,新注冊企業超過掛牌前20多年總和,上百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以上海市五十分之一的面積創造了四分之一的生產總值……
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3年來,上海市、商務部等不負重托和厚望,密切配合、攻堅克難,緊抓制度創新這個核心,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工作取得多方面重大進展,一批重要成果復制推廣到全國,總體上實現了初衷。
凸顯新地位:從重大舉措上升為戰略舉措
從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上海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到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已從“重大舉措”上升為“戰略舉措”,凸顯自貿試驗區在國家改革發展中的關鍵性和引領性意義。
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上海自貿試驗區進行的生動實踐,印證了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色。
這是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需低迷,“黑天鵝”事件頻出,全球治理體系和經貿規則正在加速重構……中國如何在國際規則制訂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
“上海作為我國開放度最高的自貿試驗區,積極接軌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加大改革試驗力度,為我國參與國際經貿談判和規則制訂提供了依據。”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說。
開放迎來碩果累累。3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新注冊企業4萬家,新注冊企業活躍度超過80%。其中,新設外資企業7300多家,占比從掛牌初期的5%上升到20%。累計投資境外項目超過1450個,中方投資總額超過490億美元。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自貿試驗區的鮮明特征是主動開放和非對稱性開放,充分體現了服務國家戰略的自覺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自信。
這是以開放促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創新舉措——
圍繞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高地”,而不是優惠獨享的“政策洼地”的核心任務,上海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為新一輪全國性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制度示范效應。
制度創新的效果,最終由市場檢驗。
“運用‘先進區后報關’等制度創新,我們最近有一批服裝貨物,早上6時30分航班落地,10時10分就順利出區,在自貿試驗區創造了3小時40分的通關新速度。”中遠空港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路明表示,節省時間就是為企業創造利潤。
3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已向區外推廣261項成功經驗。其中,國務院集中推廣61項,各部門自主推廣53項,包括投資管理領域46項、貿易便利化領域42項、金融領域16項和事中事后監管措施10項;上海等4省市自行推廣147項。
“某種意義上,自貿試驗區是否成功,就是看形成了多少符合國家戰略、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說,上海自貿試驗區所有的探索創新和先行先試的內容,一切服從、服務于國家戰略。
這是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戰略布局的重要支點——
“自貿試驗區的建設與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總體戰略布局相一致。”李光輝說,未來要繼續加強與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聯動,形成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局面。
作為我國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一帶一路”明確將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作為重要抓手。
專家指出,建設好自貿試驗區,可以充分展現我國擴大開放的勇氣和決心,全面落實互利共贏的理念和原則,有效助力“一帶一路”等建設。
謀取新突破:對照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
在3年總結評估中,上海自貿試驗區自身發現了一些突出問題,需要拿出舉措、抓緊解決,為全國改革先行探路。
——改革舉措系統集成不夠,需要頂層設計、綜合施策。
自貿試驗區建設與以往改革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聚焦在單個領域、單兵突進式的改革開放,而多數都需要跨領域、跨部門的協調。
復旦大學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秘書長尹晨認為,自貿試驗區改革成效最明顯的、市場主體獲得感和評價最高的,正是改革措施系統集成比較好的領域,如企業準入“單一窗口”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而進展較慢的、低于預期的領域,大多受阻于改革措施缺乏有效的系統集成。
目前上海口岸95%的貨物申報、全部的船舶申報,都已通過單一窗口辦理。上海市口岸辦主任張超美表示:“下一步我們還將拓展該窗口的功能,把上海所有涉及外籍管理的部門都納入單一窗口。”
——擴大開放壓力測試不夠,需要更大勇氣、更高智慧。
自貿試驗區設立之初,就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標桿”作為建設目標。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部門和領域在擴大開放方面仍然有些畏首畏尾。
在自貿試驗區內落戶的近1800個外資項目中,融資租賃、工程設計、旅行社等行業的擴大開放措施取得明顯成效,而醫療、教育和增值電信等領域落地項目數量只有個位數。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尚玉英介紹說,適應國家雙多邊談判的要求,上海自貿試驗區將在提高貿易開放水平方面做更多壓力測試。“前三年主要聚焦投資的開放,下一步要在貿易領域的開放方面做更多的壓力測試,例如圍繞擴大服務貿易的跨境開放研究管理制度的創新。”
就在今年1月中旬,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宣布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的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有限公司正式開業,成為中國首家外商獨資的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正由于自貿試驗區清單將‘非學制類職業技能培訓’向外資開放,才催生了這項創新性的業務。”普華永道大中華區主席趙柏基表示。
——對標國際最高標準不夠,仍需奮力攀登。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貿規則加速重構,開放標準越來越高、涉及領域越來越廣、影響程度越來越深。
目前,在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等方面,自貿試驗區離“最高標準”還有很大差距。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原來我國外貿以初級產品的大進大出為主,現在發展到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復雜的高科技產品,舊的體制已不能適應。對標國際高標準,未來很多涉及自貿試驗區的法律法規都需要進行修訂。
贏得新機遇: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
“中國建立自貿試驗區,根本目的是建立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說。
這意味著,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自貿試驗區的試驗內涵會因時調整,但建設高水平、高標準自貿試驗區的總體目標不會變,“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改革精神也不會變。
——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需要把市場認可度和社會獲得感置于改革靶心。
作為自貿試驗區擴區后的首家外資認證機構,美安康質量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斯榕的感受是:“在自貿試驗區,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對企業開展新業務涉及監管的,政府不會輕易關上大門,而是先問問干什么。”
已與上海自貿試驗區實現合署辦公的浦東新區,正在以多元參與為特點,著力推進事中事后監管體系的建設。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說,自貿試驗區和浦東新區關于事中事后監管的總體方案涵蓋了政府、企業、行業、社會各個主體的監管職責。“只有全社會積極參與,全體群眾得實惠,改革才有持續推進的不竭動力。”
——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需要試錯容錯的勇氣。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會有風險,但風險是相對的,因循守舊規避了短期風險,但終將釀成停滯不前的長期風險。自貿試驗區試對了是成果,試錯了也是成果。試對了,就盡快總結推廣,試錯了,就及時改正完善。
3年多來,自貿試驗區通過完善外商投資備案管理信息系統,持續深化金融宏觀審慎管理,較好地完成了壓力測試的任務。
對外開放的尺度取決于監管能力的大小,自貿試驗區需要進一步提高事中事后監管能力,守住安全底線。
——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要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原則。
上海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應勇說,上海自貿試驗區要力爭取得更多可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努力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目前,相關部門正按照“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和“成熟一批、推廣一批”的原則,定期集成能給市場主體帶來實實在在好處的試點經驗,形成系統化、一攬子的經驗成果,多層次、寬領域、分類別地復制推廣。通過加強交流,帶動其他開放平、臺創新發展,特別要到中西部地區“傳經送寶”,帶動中西部地區擴大開放、創新發展。
春華秋實,朝煙夕嵐。取得良好開局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必將更大力度地轉變政府職能,更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彰顯自貿試驗區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方面的試驗田作用。(記者姜微 季明、何欣榮、于佳欣)(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上海自貿試驗區 建設 三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