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緙絲,光陰的果實
每每為好奇者介紹緙絲,總會先強調這是“織”出來的,圖案與底色一氣呵成,并非在面料上繡制所得,然后就搬出“通經斷緯”的織造理論。雖聽者頻頻點頭,但仍能感知多數人內心還是疑惑與茫然的,不僅關于工藝,更多的困惑在于:這手藝放到今日有什么用呢?這么費勁留住它又意義何在?
緙絲作品《白梅棲禽》
這些問題很大,很沉,我沒有把握回答,所以只好避重就輕,轉而向他們介紹說,這工藝原是用來織造皇室和貴族袍服、官服補子的,即便在《紅樓夢》中的賈府,緙絲也是稀罕物。于是,方見得不少聽者恍然大悟,再度仔細端詳起眼前的織物。
御用是對緙絲地位的歷史認可,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它的價值和遠離民間的緣由。通俗地說,用得上這種工藝是顯示身價的。那么除此之外呢,為什么是緙絲,而不是別的織造手法被賦予“織中之圣”的美稱?
緙絲的源頭,可以追溯至古埃及和西亞地區的緙毛工藝,在漢代甚至更早,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傳到中國。這種用毛線做緯線的緙毛工藝,逐漸被用絲線做緯線的緙絲工藝所取代,并一直流傳下來。緙絲剛出現時以實用為主。到唐宋時期,藝術空前繁榮,經上流社會的積極推動,有了緙絲欣賞品出現;明宣德年間再興,重新摹緙名人書畫,開創緙絲的第二個興盛期;清代由于宮廷內外對奢侈紡織品的需求大增,緙絲走向全盛;而緙絲行業的黃金歲月則在上世紀80年代,除藝術品外,主要生產外銷的緙絲和服腰帶,緙絲技藝亦愈見精良。
由古至今,雖然制作緙絲的木機變化不大,但作為人類織造技藝與智慧的見證,似乎每個時代都會給予緙絲發展新的歷史命題。我們應該慶幸,誕生于漢唐時期的工藝至今仍可見到它的延續,通過這些經緯藝術的遺存,我們有幸窺探中國文化和人文的演變。關于人文,錢穆先生說:“物相雜謂之文,所以文就是一種花樣……時空相雜遂形成今日的社會,用中國話說,即一經一緯,而織成了人群相處的文采即謂之人文,人文也可說即是世網。 ”那么緙絲,已然是這紋樣中的一絲一縷,或索性像極了這張世網的縮影。一件緙絲織物,大概可以看作一種關于時光,或關于世事的啟示。
“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贊譽,倒不如理解為“一寸光陰一寸金” ,正是那些不知姓名的人,一絲一縷,一梭一撥,日復一日,織造出一種美感,呈現了生絲的挺括順爽,熟絲的柔滑光澤,以及金絲的熠熠生輝??此坪唵我幷囊欢鋵毾嗷?,都包含了一位緙絲師傅數十年的織造修行。緙絲意味著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不敢怠慢的心情。一件緙絲成品要經歷近30道工序,一根絲線的疏漏便會造成整幅作品無法挽回的惡果。只是,在這個可以便捷獲得物質的快節奏時代,手工織造為穩步前行的“慢”留得了一份空間,讓人明白心手相連,因果相連,每朝向最終呈現邁出的一步,都是無法糊弄或粗糙對待的過程,織物就是光陰的果實。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緙絲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