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屠呦呦獲最高科技獎打破了不成文慣例

2017年01月10日 09:38 | 作者:熊丙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屠呦呦獲最高科技獎打破了不成文慣例

不管哪一種評獎規則,都應基于學術。這次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屠呦呦,清楚地傳遞這一信號。評選最高科學技術獎,不局限于院士“圈子”,就是對學術利益的突破。

在1月9日舉行的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共同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以及非“兩院”院士科學家。

在2015年獲諾貝爾獎后,輿論曾期待屠呦呦能獲得當年度的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她落選后,不少人為其“抱不平”。2016年度的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趙忠賢、屠呦呦,可謂眾望所歸。

在筆者看來,一個人獲得一項大獎,沒有獲得另一項獎勵,是很正常的。諾貝爾獎獎勵的是某一成果的創造者,并不是針對獲獎者終身成就的評價;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勵的并不是某一項成果。屠呦呦獲最高科學技術獎,最大意義倒不在于對屠呦呦的肯定,而在于打破了最高科學技術獎一直授予院士的不成文慣例。

從2000年開始評選的最高科學技術獎,到2015年,一共有25位獲得者,均為院士。去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后,公眾對其“三無”身份(無院士頭銜,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經歷)很是感慨,并對國內人才評價體系看重身份、頭銜進行了反思。有一種意見認為,屠呦呦沒有獲得2015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跟她沒有各種頭銜不無關系。這當然只是一種揣測,但反映出公眾對學術評價過于“頭銜化”的憂慮。

最高科學技術獎可以說是科學界的終身成就獎,代表對科學家的整體評價。科學家的頭銜和身份,只是評價的部分依據(反映其學術貢獻與學術能力),而不能將其視為門檻。

一直以來,我國的人才政策都強調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能論資排輩。但是,從科研項目立項到學術人才計劃評審,從職稱評審到院士評審、國家科技進步獎勵評獎,論資排輩問題一直嚴重存在。一個人一旦獲得某一項目、入選某一人才計劃,就擁有了某種學術身份、頭銜,在接下來的學術活動中,就享有相應優勢和特權。這非但不利于激勵青年學者追求學術理想,還破壞了學術競爭的平等性。

不管哪一種評獎規則,都應基于學術。這次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屠呦呦,清楚地傳遞這一信號。評選最高科學技術獎,不局限于院士“圈子”,就是對學術利益的突破。國家也在推進院士制度改革,包括建立院士退出和退休制度。改革院士制度的關鍵就是院士去利益化。

不管學者有什么學術頭銜、身份,在學術評價中都應該是平等的。就最高科學技術獎評選來說,只針對院士評選,那這就變為院士的特權,也把一些因種種原因未能當選院士卻貢獻突出者排除。屠呦呦獲最高科學技術獎是否帶來新氣象,還需觀察,因為某種程度上諾獎獲得者也是一種身份和頭銜。(作者 熊丙奇)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科學技術 屠呦呦 院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