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緯向環流”“靜穩”“高濕”——專家解析北京持續霧霾原因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倪元錦)連日來,北京持續被嚴重的大霧、灰霾籠罩。北京市氣象局5日晚間發布稱,緯向環流、靜穩、高濕等氣象因素,加之三面環山“簸箕”地形,共同助推區域污染物持續積累,成為近期大范圍、持續性霧霾的外部原因。
北京市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張英娟博士5日晚間接受采訪稱,2016年12月16日以來(截至2017年1月4日),北京地區氣候特征為“氣溫偏高”“濕度較大”“冷空氣活動少、強度弱”“北風時次少”“霧日偏多”。
“其中,北京地區平均氣溫為-2.4℃,比常年同期偏高1.6℃,為1981年以來同期第6高值。該期間,觀象臺出現大霧天氣9天,比常年同期(0.9天)明顯偏多,為1981年以來第2高值,僅少于去年同期(11天)。”張英娟說。
北京市氣象臺臺長、京津冀環境氣象中心主任喬林稱,“緯向環流”“靜穩”“高濕”等不利氣象外因“扎堆”,助推大霧、灰霾持續。
一是環流形勢助推大霧、灰霾維持、發展。北京地區出現持續大霧、灰霾天氣主要與大尺度環流背景密不可分。2016年12月16至21日、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5日,我國中高緯地區以“緯向環流”為主,這種形勢不利于極地冷空氣南下影響華北地區。
二是靜穩條件有利于霧和霾維持、增強。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4日,北京地區處于“高壓后部”,大氣維持靜穩,中層回暖明顯,白天地面氣溫較高,對污染物垂直擴散有利。夜間地面輻射降溫明顯,形成“貼地逆溫”,非常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擴散,能見度轉差。5日白天,受低層偏東風的影響,北京大部分地區出現小雪或零星小雪,但對霧和霾的清除作用有限。
三是濕度大,有利于顆粒物的吸濕增長。2017年1月1日早晨至上午,大氣低層濕度接近飽和,平原地區出現大霧天氣,部分地區出現強濃霧,最低能見度不足200米,房山、大興、通州等地,繼去年12月20日后,再次出現“霧凇”天氣。
此外,喬林指出,北京的特殊地形客觀上有利于霧和霾的維持。北京三面環山,西面、北面的弱冷空氣不易進入平原地區,且冷空氣途經山脈后強度減弱,而來自北京南面的外來污染物卻能長驅直入。北京霧和霾最嚴重的是南部地區,北部地區略輕。北京南部地區受到太行山前地形輻合線影響,與河北中南部山前地區形成重污染帶。
北京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楊潔表示,5日至7日,京津冀等地霾天氣仍將持續。8日白天受冷空氣影響,京津冀地區霾天氣將自北向南減弱消散。(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緯向環流 靜穩 高濕 專家解析 北京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