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何物
說起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相信多數人都不會感到陌生,據說那可是諸葛亮一生的得意之作,可見分同反響,'木牛流馬',雖然聽名字有點怪異,但卻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大概對諸葛亮造木牛流馬之事印象頗深。在書中第102回“司馬懿占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中說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據《三國志》,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就用木牛流馬運輸糧食
這是電視劇中的木牛流馬(雖然沒見過真的,但不缺乏想象力)▼
電視劇中的木牛流馬
這是現在人根據古時復原的木牛流馬▼
木牛流馬復原圖
雖然現在已經沒有木牛流馬的真實樣品,但在《諸葛亮集》卻記載著木牛流馬的制作方法,.
據提供信息,木牛流馬應該是這樣的:《三國志蜀志本傳》裴注引《諸葛亮集》。作木牛流馬法:木牛
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頷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
現代木牛流馬
現代木牛流馬
這是木牛參考圖▼
木牛者,方腹曲頭,(《御覽》作小頭。)一尾四足,頭入領中,舌著于腹。載多而行,少則否,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流馬尺寸之數,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后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后腳孔分墨去后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后杠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載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從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干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讖街腥_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蜀志·諸葛亮傳》注。又《藝文類聚》九十四,《御覽》八百九十九,并引《諸葛亮集》)
但到了后世,對木牛流馬產生許多質疑。其中一些人認為木牛流馬就是簡單的獨輪車,北宋陳師道曾記載:“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宋人高承所著《事物紀原》中也有:“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钡@些都僅僅是外行人的一種推論,并沒有科學依據。而且這種理論還存在著悖論。魯班在春秋時就為其老母造過木牛流馬。王充的《論衡》載:“言巧工為母作木車馬、木人御者,機關備具,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彪m然魯班的發明有水分,但可以確定春秋時就已經出現了自動行駛的有動力機械,諸葛亮不可能發明獨輪車再拿出來顯擺。即便如此,陳壽也不可能花那么多的筆墨去描寫。所以獨輪車推論站不住腳。
之后關于木牛流馬的推論是層出不窮、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從運動方式上分有輪派和腿派。從原理上分有杠桿派、齒輪派、扁擔派等。這些復原都有自己的史料依據和科學原理,從實際效果上將也確實提高了運載效率,但與記載中的木牛流馬仍有一定差距。于是就出現了懷疑論者。有詩為證:
七夕.宋 陳普
木牛流馬無人會,元是自家心孔開。
卻恐如簧讒佞口,曾問天孫乞巧來。
總而言之,木牛流馬沒有那么高端神秘,但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古代科學家在簡陋的條件下探索創新,這些事跡和作品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懷著溫存的敬意,重新發掘那些失落的遺跡,重溫偉大的發明,續寫文明的傳奇。
最后獻詩一首,祭奠諸葛亮和木牛流馬。
草廬.宋 白玉蟾
劉禪材非天下君,出師一表費殷勤。
臥龍夢破隆中月,列雁轟開蜀口云。
甫得江心成八陣,奈何天意要三分。
木牛流馬今何用,賴有玄仍繼策勛。
古代的木牛流馬已找不到蹤跡,但是現代防制的木牛流馬也是稱出不窮,一起來欣賞下吧
這是電視劇中的▼
這是機械木牛流馬▼
這是世博會展出的'木牛流馬'▼
編輯:陳佳
關鍵詞:諸葛亮 木牛流馬 到底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