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高文兵:積極創新,讓高校教師的德育形象更加豐滿

2016年12月30日 10:20 | 作者:高文兵 | 來源:湖南日報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立德,在我國傳統教育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居于首位,是教化育人的基礎內容。當前依然強調立德,是因為在高校教育中立什么樣的德、如何立德以及立德為了什么,與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息息相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立德的主陣地、主渠道,高校教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負責人,道德在他們自身言行、教研活動中的呈現程度與價值分量,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臨諸多棘手問題:教學理念受到歐美教育霸權的傾軋,教學內容受到利益多元主義的沖擊,教學方式遭到網絡信息技術的解構,導致教師的德育形象不夠豐滿、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缺少足夠說服力。基于此,我們應緊密圍繞黨中央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大戰略、大部署、大動作,加快建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高校德育體系,讓高校教師的德育形象更加豐滿起來。

創建德育新理念,塑造高校教師率先垂范與主動作為的形象。德育不應當只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層面,因為“半桶子水”的說教通常只能做到“道德漫灌”,卻難以讓道德精髓“入腦入心”。比如某些教師在思政課堂上慣于自吹自擂、自彈自唱、自說自話,或動輒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學生進行不平等的道德灌輸,殊不知這是學生甚為厭惡的德育方式。教師作為德育主體,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明德、信德、踐德的過程中廓清德育脈絡、改進師德師風。為了實現對學生全程、全方位的德育,教師還須主動作為,把教學場域、生活場域、實踐場域甚至思辨場域緊密串聯起來,將學生以往各種割裂的、碎片化、零散式的道德認知,統整到馬克思主義主流道德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來。

開拓德育新思維,樹立高校教師勤于思辨與敢于擔當的形象。道德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哪怕是屬于同一個意識形態框架下的道德標準,也會因時、因勢、因地、因人而發生變化。高校德育,同樣應涵蓋國之大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私德等多元內容,并且會伴隨經濟社會發展與施教對象差異而變化。這就需要教師認真思考,作為“把關人”進行德育內容的篩選審查、調整優化,以勤于理性思辨來反擊只重“大德”而忽“小德”、只談“公德”而忌“私德”的陳舊德育思維。在德育過程中,還需要教師具備作為呈現者、宣傳者、解讀者與監督者的責任擔當,敢于在少數輿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誤讀、曲解甚至污蔑中“拼”出一條陽關大道,使主流道德觀成為師生共同的理想信念、思想準繩、行為規范。

強化德育新話語,夯實高校教師善于表達與貼近學生的形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弱化,很大程度上應歸咎于話語問題。比如一些教師講課時滿堂都是枯燥的理論術語、概念定義,與言語鮮活的學生顯然不在同一“頻道”上,互動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話語的去中心化、去權威性、去真理性、娛樂消費性、碎片獵奇化等已日益成為一種顯性趨勢。對此,高校應抓住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契機,致力于打造特色鮮明、感召力強的德育話語系統,將道理講明白、觀念說清楚,與其他學科話語形成強大合力,堅決抵制普世、虛無話語體系。德育話語的強大效力,源于師生之間道德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因此,教師應主動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關注他們的成長軌跡及道德訴求,大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親和力,從而使學生真懂、真信、真用。

搭建德育新框架,彰顯高校教師知行合一與經世致用的形象。當代高校所倡導的德育不是故紙堆里的“經院德育”,而應該是與現實生活緊密融合的“實踐德育”。此次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這便是高校德育的基本框架與遵循。將這四個“相統一”進一步凝練,就是“知行合一”與“經世致用”,這也是中南大學的校訓。一方面,知行合一是德育的基本范式,沒有理性認知的行動很可能是肆意妄為,沒有行動檢驗的認知很可能是“烏托邦”空想,知行合一才能讓教師主導下的德育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經世致用是德育的最終目標,立德樹人就是教師在治學、做事、為人中教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與改造世界,形成師生德育共同體,使學生在進入社會、擔當不同職責時,敢于發現問題、直面難題,善于在行動中積極點題、成功破題。

作者:中南大學黨委書記、智庫首席專家,教授 高文兵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高文兵 積極創新 高校教師 德育形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