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逆全球化”開錯了方向
并非所有人都能從全球化中直接受益,但如果簡單地將問題歸咎于全球化,那顯然是搞錯了方向
墨西哥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改革報》的頭版,放了一張平安夜餐桌的照片:琳瑯滿目的菜肴酒水旁邊,標注了同比去年的漲幅——火雞、豬腿、西紅柿、紅酒、意大利面,分別上漲了38%、29%、25%、12%、11%。這張圖片的大標題是:今年的圣誕大餐要比去年貴12%。無需更多解讀,“漲價”就是當地民眾對經濟發展的最直觀感受。
火雞、豬肉雖然出自本土,但飼料、生產線都來自國外,當墨西哥比索加入到全球貶值最嚴重的貨幣行列,成本的迅速增加當然不可避免。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每個人的飯桌都與國際情勢息息相關。2016年,不光墨西哥,競爭貶值、輸入通脹、經濟減速,伴隨著許多新興經濟體,風險就像傳染病一樣,讓“感染”上的國家為之一顫。
然而吊詭的是,風險的誘因偏偏又不是全球化,而是一股“逆全球化”的思潮。英國脫歐、美國大選,這些占據2016年國際新聞頭條的事件,背后無不涌動著保守主義的思潮,這使本就低迷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驅逐穆斯林、遣返非法移民、在邊境修隔離墻、拒絕自由貿易等呼聲,甚至成為一些政客競選的口頭禪。
事實真像政客們描述的那樣嗎?美國揚言要驅逐墨西哥非法移民時,得克薩斯州正面臨“用工荒”,當地一家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如果條件允許,我將馬上雇傭60名屋頂工,這是我從業以來從未遇到過的糟糕狀況。”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英、法、德等歐洲發達國家。德國一份名為《2040年的勞工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德國將面臨180萬技術勞動力的短缺。技術人才的隱憂,正在成為更多國家的共同關切。
過去幾十年里,全球化給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樸素的經濟規律,指引資本不斷尋求低成本、高收益的流向,由此帶來了超越國界的現代化大生產,人、財、物的順暢流動,形成全球化的產業鏈和利益鏈。正是基于此,當一些發達國家揚言要將產業留在本國時,跨國企業并未停止全球并購的步伐,反而增加了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全球化不是西方化”,無論從區域格局,還是從產業、行業發展的視角來分析,面對互聯互通的國際大市場、全球產業網絡、金融大平臺,沒有哪家公司的最高決策者會輕言放棄。
“世界被鏟平,你也感受到鏟過來的那股力量時,請找一把鏟子向自我的內在挖進去,千萬別想要筑墻。”這樣的判斷放到今天來看依然適用。并非所有人都能從全球化中直接受益,但如果簡單地將問題歸咎于全球化,那顯然是搞錯了方向。
(作者為本報駐墨西哥記者)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全球化 逆全球化 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