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故宮里的古樹名木:“活的文物”也是“國之瑰寶”
故宮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群。它不但以巍峨壯麗、金碧輝煌的宮殿古建和館藏豐厚的珍寶文物享譽(yù)世界,而且故宮內(nèi)的“活文物”——古樹名木,也因樹齡古老、姿態(tài)奇絕而備受關(guān)注。
明清時(shí)期,故宮有四大花園:御花園、建福宮花園、慈寧宮花園以及乾隆花園,民國時(shí)期建福宮花園被大火焚毀。如今,故宮的古樹名木,大多都集中在剩下的三個花園里。這些古樹背后留下了諸多傳奇的故事。
御花園里的“連理柏”
御花園里的古建精巧,花木扶疏,奇石假山玲瓏剔透,猶如人間仙境。園內(nèi)的古柏很多,而且大多是檜柏。因檜柏成樹后,姿態(tài)古樸虬蟠,為皇家園林所青睞。
御花園內(nèi)最著名的一棵古柏是位于天一門內(nèi)久負(fù)盛名的“連理柏”,它為清乾隆年間種植。這棵“連理柏”是由兩棵古柏組成,雙柏的主干跨在北京的中軸線上,雙干相對傾斜生長,上部相交纏繞在一起,成為一個巨冠。而且樹干相交的部位已融為一體,成為一棵樹。人們歷來視樹木的連理為忠貞愛情的象征,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膾炙人口的佳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因此這棵樹倍受帝后們的喜歡,末代皇帝溥儀和皇后婉容曾在“連理柏”前照過合影。如今,很多游覽故宮的情侶們,都會在“連理柏”前留念。
在“連理柏”上還有一絕妙景觀:從樹的北邊看,樹上西側(cè)的一個大枝,其扭曲處很像一只猴頭。這棵連理柏是乾隆皇帝受意所植,其雙柏的連理也是經(jīng)人工整形而致。而有趣的是,在天一門正南的大銅鼎前,也有兩棵古柏,它們相對傾斜向上的兩個大枯枝遠(yuǎn)看仿佛相交,不過近看其實(shí)并未相交。另外,在故宮東部的景福宮里,南北兩個月亮門前各有一棵清乾隆年間的“連理柏”,這兩棵“連理柏”分別和月亮門融為一體,成為獨(dú)特的景觀。
御花園內(nèi)其他的古柏大都植于明代,距今四五百年。其中名柏有摛藻堂旁有“遮蔭侯柏”,相傳它也曾隨清乾隆皇帝下過江南,并為其遮蔭。乾隆在《古柏行》中詩云:“摛藻堂邊一株柏,根盤大地枝擎天。八千春秋僅傳說,闕壽少言四百年”。萬春亭北有古藤纏古柏的“駝峰柏”,這棵駝峰柏也是一棵連理柏,為明代所植,但雙柏早已枯死。在雙柏的北側(cè)種植一棵古藤,這棵古藤已三百多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古藤之一。古藤的枝干爬滿雙柏的巨冠,在夏秋時(shí)節(jié)綠葉滿樹,遠(yuǎn)遠(yuǎn)望去,整個樹冠很像駱駝的雙峰。萬春亭西有“鳳凰柏”,園北的延暉閣旁有“大肚羅漢柏”,園西邊從南到北一字排開,矗立著18棵“十八羅漢柏”。這些古柏棵棵都雄偉壯觀,氣宇非凡。
御花園的坤寧門前有兩棵明代的古楸樹,在春季紫花盛開時(shí)節(jié),分外絢麗。園東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棵巨大的龍爪槐,尤其是東邊的一棵,是北京的“龍爪槐之最”,其主干周長達(dá)3米,它的數(shù)條大干沿水平方向彎曲伸延,如巨龍飛舞。無數(shù)的小枝下垂如鉤,似虬爪拿空。此槐的姿態(tài)奇絕、情趣盎然,人稱為“蟠龍槐”。園東北的堆秀山上高聳著一棵清乾隆年間白皮松“堆秀松”,此松遍身銀白,樹姿挺拔,它與周圍的假山、方亭等搭配的相得益彰,自成一景。
在天一門里的欽安殿前也有兩棵清代白皮松,其中東側(cè)的一棵名“臥龍松”。園東部降雪軒前的平臺上有一棵清代的太平花,為北京的“太平花之最”,太平花象征有“天下太平”之意。園西南的兩棵清代龍棗為“北京的龍棗”之最。園中的牡丹、玉蘭等,都是宮中的奇花異木。
古華軒因古楸樹而得名
乾隆花園里有百余棵古樹,有古楸、古柏、古松、古槐以及丁香等。這些古木中,尤以古華軒前的“古華楸”名氣最大。它在明朝嘉靖年間種植,距今已四百多年。
楸樹因其花呈紫紅色,有“紫氣東來”之寓意,一直被道教視為“仙木”,并在道觀中廣泛種植楸樹。而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因此,他下旨在宮內(nèi)廣植楸樹。乾隆花園的古華軒正是乾隆皇帝下旨為宮內(nèi)的古楸樹“古華揪”而修建,乾隆還為“古華楸”寫有楹聯(lián)一幅和題匾詩四首。楹聯(lián)為“清風(fēng)明月無盡藏,長楸古柏是佳朋”。題匾詩之一云“樹植軒之前,軒構(gòu)樹之后。樹古不記年,少言百歲久……”對聯(lián)和匾額詩至今懸掛在門前和軒內(nèi)。
古華楸高矗在古華軒的門西側(cè),它的主干向東傾斜,如今已用一根長長的鐵管支撐起來,正好和古華軒融成一景。在古華軒的西側(cè)假山石上,也挺立著兩棵古楸樹,它們比古華楸還粗大。
園中一殿院內(nèi)有一棵清乾隆年間種植的白丁香,高達(dá)二層閣樓,是北京的“古丁香之最”。寧壽宮的門里東西各有古松9棵,被稱為“十八羅漢松”,其中以“迎客松”和“矬松”為最。
慈寧宮花園里也有百余棵古樹,花園門內(nèi)的兩棵明代古銀杏是北京市區(qū)內(nèi)最古老的銀杏。院內(nèi)的紫、白玉蘭是慈禧心愛之物,咸豐皇帝曾給園內(nèi)咸茗館前的玉蘭題詩云:“咸茗館前三月半,紫云白雪玉玲瓏……”
故宮建福宮花園建于乾隆年間,以牡丹和古松著稱,在延春閣殿前是一大片牡丹。春天是牡丹盛開的時(shí)節(jié),姹紫嫣紅,滿園春色,那時(shí),帝后們不但攜皇子、公主們前來游玩,也賜請皇親國戚、文武百官來園觀賞。在建福宮內(nèi)有一清澈湖水,湖南岸有一古松,古松倒影在湖水內(nèi),故名“一泉松”。可惜花園在民國時(shí)被大火焚毀。
在故宮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古樹名木。因自周代起,我國的皇宮里就開始種植吉祥昌瑞的槐樹,故槐樹又有“宮槐”之稱,所以故宮里古槐很多,最著名的是武英殿斷虹橋畔的18棵元代“紫禁十八槐”。據(jù)《舊都文物略》記“橋北地廣數(shù)畝,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蔭,頗饒興致”。因在宮內(nèi)到處是宮殿房屋,而這里是難得的一塊有自然野趣的開闊地,尤其到盛夏,滿眼青翠,宮里的人們來到綠冠如蔭的古槐下。在明清兩代,王公大臣們出人西華門都要路過十八槐,慈禧去頤和園來回也路過這里。
英華殿種有菩提樹
故宮的英華殿是宮內(nèi)從事佛事活動的主要地方,所以這里植有兩棵明代的佛門圣樹“菩提樹”(它們也是北京的“古菩提樹之最”)。這兩棵樹相傳為明萬歷皇帝生母慈圣李太后(即京劇《二進(jìn)宮》中的李艷妃李娘娘)所植,其中碑亭東邊的一棵,因在彎曲的橫干上,又向上生長著九個大枝,故名叫“九蓮菩提樹”。
李太后在宮中好佛事是出名的,她把自己比喻為“九蓮菩薩”的化身,經(jīng)常到“九蓮菩提樹”下祈福禱告。據(jù)《清宮述聞》載“明代英華殿,有菩提樹二,慈圣李太后手植也。高二丈,枝干婆娑,下垂著地,盛夏開花,作金黃色,子不于花羝生,而綴于背。深秋葉下,飄揚(yáng)永巷……”在《天啟宮詞》中有句“依殿蔭森奇雙樹,明珠萬顆映花黃。九蓮菩薩仙游遠(yuǎn),玉帶王公坐晚涼”。乾隆皇帝寫有《英華殿菩提樹詩》,并刻在碑上立于殿內(nèi),今詩碑仍在。后來,乾隆皇帝又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寫下《英華殿菩提樹歌》。
海棠和梨花等是宮中的名卉。在妃嬪們居住的西六宮之一——永壽宮海棠院內(nèi),還有兩棵清代的海棠。每年春天,海棠花盛開時(shí),滿樹粉紅。海棠是我國名貴的花木,和玉蘭、牡丹、桂花有“玉堂富貴”之稱,乾隆曾寫有“御制海棠詩”。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梨花院有兩棵明代梨樹,春天梨花盛開,如玉砌冰雕、潔白如雪。承乾宮在清初為順治愛妃董鄂妃的住所,梨花為董鄂妃心愛之物。承乾宮的梨花也會使人想起《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花”,因黛玉葬的就是梨花。
以上所述,只是故宮內(nèi)古樹名木的一部分。它們大多種植于明清兩代,但至今仍枝繁葉茂,生機(jī)盎然。尤其是宮內(nèi)的古柏群和散株古柏遍布各殿,把故宮點(diǎn)綴得古香古色。又因它們是有生命的機(jī)體,也給故宮增加了神秘色彩。這些“活的文物”和故宮里的宮殿、珍寶文物一樣,也是“國之瑰寶”。
編輯:邢賀揚(yáng)
關(guān)鍵詞:故宮 古樹名木 活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