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中國敦促美日歐遵守世貿承諾
入世十五年來到新節點 中國敦促美日歐遵守世貿承諾
200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是10.96萬億元人民幣;2015年,這一數字為67.67萬億元,后者是前者的6倍多。2001年,中國 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是5096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據將近4萬億美元,增長了約7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 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自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已經過去了整整15年,中國發展的成績和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不 過,這些成績也刺痛了一些西方國家。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相關規定,組織成員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應在12月11日終止,然而,美國、日本和 歐盟卻想“耍賴”。“歐美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世界貿易規則是它們一手操作的。中國入世后一直認真履約,如今它們帶頭不執行,這還是法治國家嗎?”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霍建國11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如此反問道。
歐洲律師:15年前本可以不簽議定書,簽了就要履約
“貿易爭端的幽靈再次徘徊在西方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日經亞洲評論》說,盡管一些國家已經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占對華貿易近40%的美歐日表示對中國由政府主導的經濟感到失望。
歐盟計劃于近期召開會議,討論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有關的議題。比利時VVGB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福克特·格拉夫斯瑪律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作為世界貿易組織重要成員,歐盟應該切實履行世貿組織法律義務,可是歐盟似乎并不打算信守承諾,試圖通過新的立法變相延續原有做法。”
日本比歐盟更加急切。上周四,日本政府宣布將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一名經營中日鋼鐵貿易公司的中國企業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承認了,日本會像對待本國市場一樣去投入中國市場;如果不承認,日本就會分散其最優質的資源,不再支持我們這樣的中日貿易公司”。該企業家表示,中日貿易的非正常化給雙方都造成損失。
“日本今天的這種行為相當于,它本來搭乘的是中國經濟列車的特等車廂,而且是獨享的,后來自己非要跑到一等車廂,現在又要往二等座擠,簡直是 不可思議。”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環球時報》回顧了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作為中國最大進出口來源地,到2013年韓國對華出口都已經超過日本的歷程,其間,日本經濟下行趨勢明顯,“所以,日本此舉對其經濟發展沒有任何好處”。
有分析說,日本是在和美國保持步調一致。美國商務部長此前明確表示,美國現在要改變評估中國是否實現了市場經濟地位的方法條件“還不成熟”。
“捍衛法制,讓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美日歐的做法早已在國際輿論場上引發質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前顧問、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克勞德· 巴菲爾德本月7日以此為題撰文稱,過去15年來,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無休無止地向中國官員說教,但現在所有證據都表明,美國和歐盟將自食其言,圍繞中國市 場經濟地位問題的核心是,“一些世貿組織成員有非法企圖”。
“歐盟如果不愿意遵守世貿組織相關規定,本可以在15年前不簽署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既然簽署了,就不應該規避自己在國際條約下的義務。”格拉夫斯瑪律師說。
巴菲爾德稱,從2001年至2012年,無論是美國貿易代表還是公開文件,美國的所有官方聲明都明確承認美國的立場是,按照中國入世的議定書,北京的非市場經濟體地位將在2016年12月結束。這種聲明始于參與中國入世談判的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時任總統克林頓向國會通報該協定時也 曾做出同樣的聲明。在奧巴馬任內的2009年至2012年間,這些聲明也被反復提及。然而從2012年起,美國貿易代表開始改變立場,這是“詭異并且令人不安的”。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表示,全世界范圍內,對雙邊協議兌現度最高的國家就是中國。西方的制度安排和政黨更迭讓它們的很多協議難以持續 推進,它們很多時候是口惠而實不至。此前美國有過對中國市場經濟的正面表態,“當時是全球化共識化的時期,但現在的美國基本上已經拋棄了這一共識”。
中國專家:歐美等國的表態其實不重要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相關規定,12月11日后,組織成員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不能再采用第三國價格來計算傾銷幅度。中國商務部強調,履行議定書第15條的國際義務,與所謂“市場經濟國家”沒有任何關聯。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霍建國介紹說,如果繼續使用第三替代國的做法,中國可以上訴,世界貿易組織設有專門的上訴機構。他認為,“就是否廢除 針對中國的替代國做法,世貿裁定的結果應該會偏向中國”。然而,世貿組織無法強制成員履約。霍建國表示,“入世后,針對歐美發起的十多起上訴案件,中國多 數取得了勝利,但美國只遵守了一件,它是典型的不執行的國家”。而且即便結束替代國做法,西方國家仍會采取其他手段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霍建國說,“除了反傾銷,還有反補貼,另外也可以在知識產權、市場擾亂上做文章”。因此他認為,歐美等國如何表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今后在相關案例中具體會怎么做。
“德國之聲”援引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報告稱,除了向世貿上訴,中國可采取反制措施,“如果中國贏得世貿的相關訴訟,要求有權征稅而進行反制并獲得授權,根據歷史經驗,美國損失的會比得到的更多”。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可能威脅歐中投資協定談判的順利開展,并危及充滿潛 力的歐中自貿協定的前景。據歐盟委員會估計,歐中自貿協定簽署后,每年可為歐盟帶來2500億歐元的利益”。甘巴爾代拉認為,現在這已經不僅是法律和經濟 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歐盟不應釋放錯誤的政治信號”。
如今,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瑞士等超過80個國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環球 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中國保持貿易順差的國家,譬如澳大利亞,中國每向其出口1美元,它們就會向中國出口2美元。因此這一類國家從根本利益來講,更希望保持和中國的經貿關系。另一類是一些與中國競爭關系不大的發展中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它們沒有太大影響。
身份轉換:從世貿新成員到參與引領新規則
“承不承認,中國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大貿易出口國。”霍建國說。白明表示,“市場經濟地位”更像是一頂帽子,無論他們是否愿意給中國戴這頂帽 子,中國在對外貿易上的努力、投資環境的改善都是有目共睹的。香港《明報》稱,中國加入世貿這15年來,歷年貿易糾紛涉案金額占中國出口總額的平均值約 0.5%,可見即使有歧視性條款的限制,對中國出口增長的影響輕微。
歐盟智庫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的中國問題學者弗朗西斯-格德蒙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無論在世界上面對怎樣的質疑,中國已經在加快開拓世界更廣泛市場的步伐,而世界各國也在積極地與中國展開合作。從這些方面看,中國的經濟體制已經被外界所接受。
15年前,中國GDP總量和貨物進出口貿易在世界上均排第6名,如今躍升至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貿易國。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最初入 世是為了通過制造業出口來創造繁榮。而現在能看到,中國支持“一帶一路”等項目,創建新的多邊機構,積極參與重塑全球秩序。在主要發達經濟體影響力日益下 降、西方盛行分裂和孤立主義時,中國可能成為合作和多邊主義的主要倡導者,“世界顛倒了”。
“中國從一個遵守全球規則的世貿新成員,逐步發展成參與引領新的規則的談判和建立的國家,這是一個身份的轉換。”霍建國總結說,如今中國的經 濟體制更接近國際規則,從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走向了一個全面建立開放型經濟體制的國家。他認為,中國入世15年結合了改革開放,用中國人的智慧在開放的進 度、時間節點和節奏上把握得都特別好。“分階段的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的經濟,對目前的發展中國家仍然有借鑒價值。中國的經驗證明西方國家全部放開的觀點并 不是完全正確。”
霍建國提醒說,現下美日等國的表態是貿易保護的具體表現,反映了它們面臨經濟發展壓力,對中國的迅速崛起憤憤不平,“而它們的這種貿易保護 傾向也是世貿如今面臨的問題,它的權威受到了影響,多邊體制正在受限,各國都在轉向區域貿易組織,形成了貿易規則碎片化”。他強調,在世貿組織受到干擾的 背景下,中國支持世貿,堅定地支持全球多邊貿易體制。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美國 貿易 世貿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