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重慶市4年農村交通累計投入400億元
編者按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一句話,道出了脫貧攻堅中交通所發揮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我市重點民生實事和扶貧攻堅重要工程強力推進。4年來,全市農村交通累計投入400億元,路網密度位居西部第一。
在云陽縣新故路(新津鄉場鎮—故陵鎮桃坪村)寬闊的道路兩旁,種滿了廣柑、柚子,蔬菜大棚屢見不鮮……
“若不是這條馬路,這里還是一片荒地。”云陽縣交委相關人士表示,這條路不僅讓村民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還正引領村民走上致富路、小康路。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4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將農村交通作為全市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舉全市之力,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全市農村交通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全市累計投入400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4.1萬公里,路網密度位居西部第一。
搞好交通扶貧
讓群眾從“走得了”到“走得好”
修一條通往家門口的村道,是云陽太勝村村民多年的心愿。
新故路沒修前,村民用背篼把廣柑背到新津鄉場鎮賣,要步行兩個多小時;運不出去的,就爛在地里。這導致當地大多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沿線土地荒蕪。
太勝村之前的“窘境”,只是我市貧困地區農村交通的縮影。
位于秦巴山區的云陽、巫山、巫溪、城口,以及位于武陵山區的酉陽、黔江、秀山等區縣,是典型的“老少邊窮”連片特困地區,溝壑險峻,交通不便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村民到最近的鄉鎮甚至行政村,步行長則四五個小時,短則一兩個小時。
“一行二三里,停車四五回,拋錨七八次,八九十人推”,曾是渝東北和渝東南地區部分農村的真實寫照。
數據顯示,到2013年上半年,全市11936個撤并村中,有2606個撤并村沒通公路。到2015年上半年,全市仍有1212個行政村公路不通暢。
在這種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積極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高度重視農村交通發展,將交通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突破點,全市上下凝聚“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的廣泛共識。2012年,交通部與市政府簽訂了關于促進秦巴山區、武陵山區交通運輸發展的共建協議,明確將進一步加大對重慶特別是兩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扶持力度。
齊抓共管,合力攻堅,到2015年底,我市實現撤并村通達;2016年底,全市行政村農村公路通暢率達100%,實現了群眾從“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轉變。
專家指出,重慶“交通扶貧”的重要意義在于打破區域間的地理阻隔,使貧困地區能夠享受到開放帶來的發展紅利。
創新融資方式
從“計劃補助”到“多元籌資”
武隆火爐鎮筏子村,修一條長18.2公里的村道,總投資需1033萬元。除補助資金外,還有缺口400萬元。
缺資金,建還是不建?
筏子村為此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會上,村民一致同意:公路建筑材料由村里統一籌備,修路所需勞動力均由村里組織,此舉解決了約200萬元的資金缺口。而剩余資金則通過其它方式籌集。
十八大以來,為解決貧困區縣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市交委持續提高全市撤并村通達工程和行政村通暢工程資金補助標準:一般區縣由25萬元/公里提高到40萬元/公里;渝東北、渝東南地區由25萬元/公里提高到55萬元/公里。
此外,市交委和各區縣還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籌資體系:4年來,我市累計爭取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補助資金120億元,占我市交通補助資金總量的36%;各區縣將扶貧、移民、林業、煙草等專項資金進行整合,“打捆”用于農村交通發展項目,4年來累計整合資金超過40億元;此外,各區縣還廣泛吸引社會捐資,動員企業家、社會成功人士、熱心人士參與家鄉公路建設中,社會捐助資金累計達到10多億元……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有效拓寬了我市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來源,確保了農村公路順利建設:我市提前4年完成行政村通暢和提前2年完成撤并村通達工程的目標任務,共解決約300多萬群眾安全出行問題。
強化質量管控
確保“不走樣、不跑偏、不打折”
曾經,農村公路建設陷入“一年建、兩年爛、三年斷”的怪圈。
為打破此怪圈,市交委和各區縣積極在工程建設質量和養護體系等方面進行探索。目前,我市初步探索建立起了科學規范的管控體系、責權明晰的養護體系、完善可靠的安防體系和城鄉一體的客運體系,確保了農村交通發展政策不走樣、不跑偏、不打折。
這些質量安全養護體系的建立,使得全市農村交通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村民基本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目前,我市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93.8%;4年來累計投入安保資金超過10億元,全市形成了近2萬公里的農村公路“生命保障線”,為我市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交通基礎。
農村交通蛻變
從“斷頭路”到“民生路、小康路”
交通困難,一難變萬難;公路暢通,一通變百通。
從“深山老林人未識”到“暢通公路達農家”,從“溝壑縱橫窮根難除”到“金山銀山天地更寬”,大山里正在結出碩果。
“農村公路有力推動了我市農村產業化發展。”市扶貧辦相關人士稱,目前自然條件較好的部分鄉鎮,初步形成了“交通+鄉村旅游”“交通+電商”“交通+特色產業”的“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局面。
市公路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市農民到達縣城出行時間平均縮短約1小時、出行距離擴大1倍、出行頻率提高3倍以上;車輛運營成本平均下降四成多,約八成企業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銷量;約95%的農村群眾收入明顯增加。(記者 楊永芹 實習生 夏國燕)
鏈接>>>
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4年成就
4年來,全市累計投入400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4.1萬公里,總里程達到12.3萬公里,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49公里、位居西部第一。其中,建成行政村通暢工程1.8萬多公里,新增2152個行政村通暢,全市8000多個行政村實現公路通暢,解決約166萬貧困群眾出行問題;提前2年完成1萬公里建設任務,全面解決2606個撤并村不通公路問題,實現300戶以上撤并村100%通達,方便了153萬群眾安全出行。同時,加快農村客運發展,4年來,全市新增行政村通客車993個,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93.8%。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農村 交通 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