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環保部:京津冀及周邊20城明天再遇重污染
10日至12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中南部、晉東、豫北、魯西等地超過20個城市,可能連續3天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個別城市或出現1天以上的嚴重污染。預計12日晚間開始,受冷空氣影響,重污染自北向南逐步緩解。
昨晚,環保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警,并已向天津、河北、山西、河南省(市)人民政府發出重污染天氣預警函,提醒各地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應對措施。
另據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預報,9日白天,北京受高氣壓影響,擴散條件較好,空氣質量1級優;10日仍可維持良至輕度污染水平;11日、12日兩日為中至重度污染水平。
【追問】
為何京津冀區域秋冬季重污染頻現?60個城市統一啟動重污染預警響應有用嗎?昨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向新京報記者解答了這些疑問。
1 京津冀重污染為何頻繁發作
柴發合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人口多,區域內產業以重化工為主,且沿太行山布局,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污染物排放強度處于高位。
進入冬季后,整個區域都有燃煤采暖。研究結果表明,京津冀主要城市在冬季采暖期間的SO2日排放量相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PM2.5增加50%左右,NOX和PM10增加20%左右,VOCs增加10%左右。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巨大是出現大范圍區域性重污染的根本原因,短時間內無法發生根本轉變。在此基礎上,一旦出現大范圍的逆溫、靜穩和高濕等不利的氣象條件,區域內的大量污染物無法擴散出去,就會誘發區域性重污染。
柴發合介紹,2013年以來的監測數據分析表明,秋冬季重污染期間,京津冀中南部區域多個城市經常同時出現重污染。氣象分析和空氣質量模擬也表明,京津冀中南部區域處于同一個大氣流場,污染傳輸的相互影響顯著。
同時,京津冀及周邊城市在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運輸體系上都有相似性,單位面積污染物排放量表現為南高北低,秋冬季南風為主導風向時,就非常容易發生區域性重污染。
12月2日至4日的京津冀區域重污染過程中,近50個城市同步出現了重度以上污染。柴發合認為,各地必須拋棄統一應急是為他人“打工”、“無用論”和“等風來”的思想,統一采取聯防聯動的應急措施,這對區域性的重污染應對非常必要。
2 重污染預報為何和實際有差異
柴發合介紹,2013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成立了預報中心,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數值預報和人工訂正技術,手段不斷完善。目前,在污染預報的范圍、起止時間和程度上,已經達到了精準水平。近兩年,每次預報都很準確。
“最近出現預報濃度高于實際濃度的情況,大家覺得預報沒有以前準了,其實不是。”柴發合解釋說,預報仍然準,只是近期采取強有力的應急措施導致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預測濃度與實際結果的差異,反映了采取措施的效果。
比如對2日-4日的重污染過程,無論多模式數值預報還是預報員基于多年經驗的判斷,在系統性偏南風輸送條件下,通常僅需一兩天,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和石家莊等地就會出現連片的重污染。
也就是說,預報從2日開始,京津冀大部分城市會被區域性重度污染籠罩,部分靠山城市甚至可能出現嚴重污染。但實際監測結果表明,北京、天津和廊坊等地達到重度污染的時間,比所有數值預報模型和預報人員的判斷都推遲了一天,3日才達到重度污染。柴發合表示,其根本原因,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60多個城市提前采取了應急響應措施,污染物排放較之前有較大幅度下降,使得在不利天氣條件下,污染物的累積時間從原本的3-4天縮短到2-3天。
3 為何60城統一啟動重污染預警
12月2日至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遭遇了今年以來最嚴重的污染,受影響城市近百個。重污染過程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有60個城市同時啟動預警響應。據了解,這是首次實現區域高級別、大范圍預警應急聯動。
柴發合表示,污染物在區域間通過傳輸相互影響,各城市重污染的發生發展,往往是本地污染物排放與外地傳輸疊加的綜合結果。在京津冀區域同一個大氣流場內,單個城市獨自采取行動難以達到治污控霾的效果,區域聯防聯控勢在必行。
他舉例說,11月17日-19日,環保部就曾針對重污染過程采取統一的預警應急行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北京市實際污染情況明顯低于預測值。
今年環保部持續推進統一預警標準,目前已經實現了北京、天津、河北全境及河南、山東部分城市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環保部也明確規定,當預測可能出現3天及以上重污染天氣時,應按空氣質量預報結果上限確定預警級別。可能出現長時間、大范圍重污染天氣時,應根據上級預警提示,結合本地實際確定預警級別。
因此,在預測到12月2日-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可能出現大范圍、長時間的重污染過程時,環保部就向各地發出預警提示,明確了污染持續時間和各地污染程度,區域內9個城市啟動紅色預警應急、24個城市啟動橙色預警應急、22個城市啟動黃色預警應急,第一次真正形成了統一預警應急、區域聯防聯控的局面。
4 統一預警后為何污染仍很嚴重
談到60個城市同時啟動預警響應的效果,柴發合表示,12月2日至4日重污染期間,京津冀區域的氣象條件與2015年11月27日-12月1日過程相似,當時北京、天津、保定和廊坊的PM2.5日均濃度分別高達478ug/m3、303ug/m3、533ug/m3和478ug/m3,持續時間都在5天左右,而這次四個城市的PM2.5日均濃度最高為252ug/m3、267ug/m3、327ug/m3和317ug/m3,持續時間都是2-3天,污染峰值和持續時間都比去年大幅下降。
但京津冀單位面積的污染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數倍。在這種高排放強度下,盡管大范圍的區域統一預警應急行動,對于緩解重污染程度和持續時間有一定效果,但目前污染物濃度下降的幅度,還沒有達到公眾通過目測和直觀感覺就能區分出來的程度。
柴發合說,目前階段,重污染天氣的形成仍是氣象要素控制,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而重污染過程的結束,也一定是隨著氣象條件的好轉而徹底終結。
“要徹底消除重污染,涉及生產方式、能源利用方式和交通運輸方式的徹底調整,目前調整不可能一步到位。”柴發合表示,污染治理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后隨著各地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當區域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時,重污染天氣形成受氣象條件影響也將越來越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污染 京津 預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