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內地PPP模式發展漸熱 “官民結合”促經濟結構調整
內地PPP模式發展漸熱 “官民結合”促經濟結構調整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在中國政府實施“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惠民生”的大背景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詞。
記者從陜西省官方獲悉,目前該省已有277個項目納入財政部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投資規模達2789億元人民幣,涵蓋能源、交通、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市政工程等18大領域,鼓勵社會資本進入。
據陜西省官方透露,該省自2014年底開展PPP工作以來,已陸續有三批共26個項目列入中國財政部示范名單,總投資達462億元;2015年,該省財政廳確定首批24個省級示范項目,總投資達129億元。隨著全省各地PPP工作的推進,其在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等方面已成效初顯,并對陜西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當前,在內地民間投資增速明顯放緩的情況下,鼓勵民營企業參與PPP項目建設亦成為各地方政府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共識”。記者經查閱發現,2016年7月重慶市對總投資1300億元的PPP項目進行簽約;同年11月,山東省政府向海內外資本市場拋出1076億元人民幣合作大單;隨后,江西官方也推出逾888億元PPP項目尋求合作……上述PPP項目建設涵蓋城市軌道、垃圾處理、體育場館、智慧城市、水利、旅游和醫療等行業和領域,并凸顯出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第十六屆中國經濟論壇發布的《中國PPP報告》中顯示,中國財政部3年已累計發布3批745個PPP示范項目,總投資約1.97萬億元,涉及中國34個省市,3批示范項目落地率分別達79.2%、58.2%和38.8%。
記者從陜西省財政廳了解到,為推動該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規范高效運作,提高PPP項目實施的質量和效率,陜西省財政廳通過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的方式,建立PPP咨詢機構庫及PPP專家庫,并將向各地各部門進行推薦。
專家表示,PPP模式對更多社會資本的引入起到促進效應。此外,向“民資”推介一批適合其資本特色與定位的PPP投資項目,對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當前PPP項目建設過程中,仍存在相關制度政策不完善等情況,對此,在未來應在制度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強,以此促進PPP模式可持續發展。
編輯:梁霄
關鍵詞:ppp 項目 模式 經濟 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