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農業“走出去” 核心是科技
今年8月底,中糧集團收購Cygne公司(荷蘭天鵝公司)所持有的全部尼德拉農業剩余股權,交易完成后,中糧國際持有尼德拉農業100%的股權,將發揮尼德拉農業種子業務的獨特優勢,打造一體化經營的海外平臺。
此前的2013年,新希望集團旗下的厚生投資主導收購了澳大利亞大型牛肉加工商Kilcoy畜牧業公司(KPC),并在中國和美國都建立了牛肉加工基地,其旗下高端牛肉產品已經銷售到中國、美國、韓國、日本為主的市場。
近年來,我國農企“走出去”步伐穩健,形勢逐漸看好。數據顯示,2004年至2014年,中國農林牧漁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從8.34億美元增長到96.92億美元,增長10.6倍。
2007年,中央1號文件正式把農業“走出去”作為國家戰略提出來;2014年11月,國務院批準建立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這是我國推動農業“走出去”的重大機制安排;2016年4月,農業部牽頭起草并積極推動以國辦名義印發《關于促進農業對外合作的若干意見》,吹響了加快農業國際化的號角。
在農業“走出去”浪潮涌起的背后,是我國日益強大的農業科技實力。“科技支撐是推動農業‘走出去’的核心要件。”在日前舉辦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海外農業研究中心2016研究進展暨全球農業大數據與信息服務聯盟成立大會上,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表示,應充分利用海內外現有技術資源,進行全球農業科技布局,針對不同地區和領域采取相應的技術合作和轉移策略,重點促進我國實用農業技術在境外落地生根發芽,把技術輸出和資源開發有效地結合起來。
一直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促進農業科技“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初成立了農業海外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農業國際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難題。據介紹,目前,我國農業技術和產品已經遍布全球亞、非、美、歐150多個國家,在育種、植物保護、畜牧醫藥、農用機械等領域的61項新技術和新產品實現了“走出去”。
據了解,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人員利用綠色超級稻分子育種技術,為亞非目標國家培育出第二代綠色超級常規稻和雜交稻。綠色超級稻品種同當地品種相比普遍增產20%至30%,目前在亞非目標國家的推廣總面積達到210萬公頃,其中非洲45萬公頃,東南亞170萬公頃,預計為當地增收5.46億美元。
農科院海外中心經濟作物研究室通過在吉爾吉斯斯坦建立中吉棉花科技園區、在塔吉克斯坦建立中棉銀海科技有限公司等方式,在當地推廣中棉系列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目前,中棉系列品種已通過吉爾吉斯斯坦審定,成為當地主栽品種,推廣面積超過15萬畝,有效提高棉花單產60%以上。
“中國農科院牽頭組織了包括擔任APEC農業技術合作工作組主席在內的多個國際合作平臺,這些平臺已成為我國農業科技對外合作的重要窗口。”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表示。
目前,中國農科院牽頭先后與13家CGIAR(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下屬中心簽訂協議并聯合開展合作項目,與10家共同成立13個聯合實驗室,7家在我國設立了聯絡辦事處。為進一步推動農業科技“走出去”步伐,中國農科院還聯合農業部直屬事業單位、地方農業科研院所和大學、農業“走出去”企業等共同發起成立全球農業大數據與信息服務聯盟。
“聯盟將以海外農業大數據挖掘、分析與應用為核心,推動農業科技資源共建共享、海外農業科學研究以及農業信息服務與科技創新,構建多種開放合作平臺和運行機制,實現海外農業大數據和國家農業文獻信息資源共知、共享,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農業‘走出去’的海外農業對外合作集散地、經濟政策智囊團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戰略的信息支撐力量。”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業 走出去 科技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