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圖說 圖說
37歲男子被評為“杰出科學家” 在上海開火鍋店
鄭宇首次提出“城市計算”的概念。
2012年,何大可教授(左)與鄭宇合影。
華西都市報記者楊曉蓓
11月30日,美國計算機學會(ACM)網站公布了2016年該學會在全球范圍內評選出的32名杰出科學家,西南交通大學校友、兼職教授鄭宇位列其中,成為本次評選入選的兩名中國大陸科學家之一,另一位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多媒體搜索與挖掘組的研究員梅濤。這項由國際最權威的計算機專業學會頒發的獎項,是對其全球會員在計算機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認可。
今年37歲的鄭宇,是西南交大1997屆本科生,2001年和2003年分別在該校讀碩士和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安全、移動網絡、密碼學。2006年,他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擔任研究員。
2007年,他首次提出“城市計算”的概念,并基于此,分析現在和過去通過監控道路網絡和其他來源的數據,目前已能預測未來兩天國內300個城市中指定位置的空氣質量,這一技術已被環保部采用。
大四轉專業
學機械電子卻迷上計算機
鄭宇是湖南人,當初選擇到成都求學,是聽小區鄰居稱贊在川高校學風嚴謹,“沒想到一待就是近十年”。有趣的是,他本科前三年讀的并不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我一開始在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就讀。”到了大三,一次開放實驗室的制圖項目,讓鄭宇對計算機產生了興趣,“其實就是編寫程序,給機械零件建模。可是在計算機上編碼,輸入數據,就能建造一個虛擬模型,這令我驚奇,在實驗過程中好幾次忘記吃飯。”
到了大四上學期,機緣巧合,鄭宇認識了后來的博士生導師何大可教授。“當時我們做一個能自動記譜的智能棋具,不僅需要軟件支持,還需要硬件配合,甚至木工、油漆工藝。何教授很支持我,不斷給予鼓勵,最終這一成果獲得了四川省科技挑戰杯一等獎。”因為這兩件事,讓鄭宇在大四進行本科畢業設計時,毅然決定轉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首提城市計算
獲評全球杰出青年創新者
2005年底,鄭宇通過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的11輪測試,成為截至當年為止,西南地區高校畢業后直接成功加盟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第一位博士畢業生,也是被MSRA、IBM CRL(中國研究中心)和Motorola中國同時相中的西南地區高校畢業生中的佼佼者。
由于在博士時期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為移動網絡,加之本身對定位、公用移動通信基站感興趣,到了北京,鄭宇感受到這座城市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伴有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大數據與物聯網需要落地,需要找到具體的應用方向。”2007年底,他首次提出“城市計算”的概念。2013年,美國《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志年度“TR35”,將鄭宇評選為全球杰出青年創新者之一。
TR35,意即“35名在科技創新領域具有杰出成就的35歲以下頂級青年創新者”,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Twitter聯合創始人杰克·多西以及蘋果設計師喬納森·艾維等多位互聯網明星都曾入選。
到底什么是“城市計算”?鄭宇對此的解釋為,利用城市中的一切傳感器來感受城市的動態,并利用所得數據來進行分析和計算,以便解決現代城市中的問題,為城市和居民服務,“以空氣質量為例,除了固定的空氣質量接收站點、建筑密度、綠植規劃,移動的公交車、出租車上的GPS,甚至包括人也是傳感器。”
鄭宇舉例說,通過電話信號的數據,能夠判斷人流密度;看到霧霾嚴重,可能有些人會發微博、朋友圈,“當人們在產生這些數據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幫助我們感知他們周邊發生的事情。如果能把很多人的數據集合在一起,就能分析這個城市的環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城市。”
成果應用
基于城市計算
預測某一點位空氣質量技術被環保部采用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指數,但鄭宇指出,城市中的不同地點,空氣質量并不一致。他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通過城市計算,實時監測和預測城市某一點位的空氣質量指數。
“城市里面的空氣并不是均勻的,因為空氣會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氣象條件、車流量、建筑密度、土地使用規劃、附近有無廠礦或公園等,這么多因素導致一個城市里面各個地方的空氣質量差別很大。”他舉例說,有的地方隔兩三條街,但PM2.5值就可能一個幾十,另一個幾百。
鄭宇介紹,機動車密度、人口密度、車行速度、風速……這些單看很普通的數據,被建起一個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城市的各個傳感器提供的綜合數據,通過這一算法,就能轉換成空氣質量指數。目前微軟與環保部合作,由后者提供氣象、空氣質量監測等權威數據,再綜合城市計算,就能預測未來某一點上的空氣污染指數。
預測的準確率如何?鄭宇說,以北京為例,未來6小時的預測準確度在75%,未來48小時的準確度在50%左右,“要知道,天氣預報未來24小時的準確度在40%,這一成果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去年9月,微軟空氣質量預測的一款APP上線,配合城市計算網站,市民通過手機和電腦,便能提前知道所在城市某一點位的天氣質量預報。“人們能更好地計劃自己的生活,比如什么時候和去哪里慢跑、什么時候該關窗戶、什么時候該戴口罩。”鄭宇說。
據了解,目前,全國已有300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實時數據和預測數據上線。
導師眼中的他
主動勤奮悟性高破格帶6年的得意門生
3日,記者輾轉聯系上西南交大教授何大可,他是鄭宇的博士生導師,實際上從鄭宇本科畢業論文開始就與其結緣,師徒二人合作六年有余,鄭宇參與了何教授多項專利申報或專利技術實現試驗。
“最初我想做一個智能棋具的發明,那孩子不是信息學院的,卻主動幫忙,當時只有1000元的成本預算做樣機,沒想到最后他真的做出來了。”到了碩士研究生階段,鄭宇還是機械學院的研究生,卻主動請求導師推薦,跟信息學院的何大可教授搞發明。
“這次,我們做的是‘一種可遙控處置的電腦’。碩士三年,鄭宇算是義務幫忙,卻非常勤奮,悟性高。”何大可說,到了博士階段,鄭宇終于可以名正言順申請當他的學生,“他是我破格跨學院培養了6年的學生,也的確是我的得意門生。”
生活中的他
舞林高手兼吃貨還在上海開了家火鍋店
鄭宇在其新浪微博的簡介中,自稱“酷愛”城市計算。而除了科研,他也有不少愛好,在大學時曾是舞蹈隊隊長,還獲得過全國大獎。
“大一時同學帶我去舞廳教我跳舞,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舞蹈,從此便著魔似地喜歡上了。”之后鄭宇開始瘋狂練習,成了舞林高手,“每天會練柔韌性,最后可以站在地上把腿壓到上鋪。”正是因為這個特長,2009年鄭宇還曾去《天天向上》欄目當嘉賓。
2014年回母校與交大學子交流,鄭宇說,“我熱愛舞蹈,但并不是天賦型的,身體或許還有一些不協調,但這并不影響你追求喜歡的東西以及不斷挑戰自己。舞蹈不一定成為一種專業的追求,但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培養的技能、膽識,以及積累的經驗,都能夠為你在求職路上增色不少,增大成功幾率。”
除了愛跳舞,鄭宇還是個資深吃貨,“挺喜歡吃成都火鍋”。去年8月,他與幾個伙伴利用大數據選題、選址、運營,在上海開了一家火鍋店,把四川的茂汶花椒、郫縣豆瓣加入鍋底,還從彭州九尺鎮“引進”鵝腸。開店不久,便成為閔行區美食大類綜合評價排名第二,如今已在上海開了三家分店。
寄語大學生
“安心做研究敢經歷苦難”
2013年,美國《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志曾將鄭宇評選為全球杰出青年創新者之一。在他之前的獲獎者,包括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Twitter聯合創始人杰克·多西以及蘋果設計師喬納森·艾維等名人。
除了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鄭宇還有西南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學客座教授等頭銜,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大數據、時空數據挖掘和普適計算等。他坦言回母校的頻率不高,但每年會回西南交大做一兩次報告。作為博士生導師,他的4名學生目前都跟著他在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
對于當下想從事科研的大學生,他的建議是關注前沿學科方向,多實踐,在尋找靈感、檢驗理論的同時,要沉得下心做研究,敢于經歷苦難。“我的科研道路也并非一帆風順,有好幾次都覺得走到了絕境。是信念、堅持和毅力,讓我咬牙挺了過來。”
新聞鏈接
“杰出科學家”獎
是對計算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認可
美國計算機學會(ACM,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是國際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最權威的計算機專業學會,著名的圖靈獎即由該組織評選頒布,被譽為信息領域的諾貝爾獎。
ACM杰出會員評選于2006年發起,每年評選一次。“杰出科學家”是該評選的一部分,是對ACM全球會員在計算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認可,當選科學家必須是在計算領域中有15年以上從業經歷并做出更大成就和影響的研究人員。
編輯:曾珂
關鍵詞:杰出科學家 在上海開火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