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王獻之幼年習字真的“廢紙三千張”了嗎

2016年11月07日 15:20 | 作者:彭慶陽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王獻之幼年隨父親學書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感覺自己寫得不錯了,就寫了個“大”字拿給父親看。王羲之看了看,皺了皺眉,提筆在“大”字底下添了一點,變成了“太”字。王獻之不懂,拿著去問母親。母親看后沉思良久,說道:“吾兒廢紙三千張,唯有一‘點’像羲之!”


U4813P112DT20110721122403


這個被廣泛流傳的故事或許是后人杜撰,旨在告訴學書者要刻苦努力、勤奮學習,“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王羲之“池水盡墨”、智永“退筆成冢”、懷素“芭蕉練字”之傳說也皆為此意。中國書法是門“技進乎道”的藝術,于學書者而言,先要進行基礎性的訓練,對書法藝術的本體語言進行熟稔的認知掌握。掌握了必需的技術,完成由“不工”到“工”的漸進轉變。在此基礎上,增加學養(yǎng),修煉品行,多做書外功,陶胸次去陋俗,才可有望再由“工”轉入到“不工”,從而成為真正的書法家。

而今人對“廢紙三千”多有狹隘、片面的理解,認為只要下足了苦功夫,歷久彌堅,就能成功。這種荒唐的看法害人不淺,使一些學書者不求方法只唯苦功,把書法學習當作一種勞動方式來對待,往往以寫了多少年、用了多少紙墨作為“功力”的大小,并以此為資本而行走江湖,在藝術市場上瞎忽悠、撞大運。最近便有實例為證:一美籍華人書法家在國內舉辦展覽的報道中說:“20余年間,練習書法就用去多達30多噸的墨汁,紙張加起來可堆滿8個房間。”20年用30噸墨汁,平均每天8斤多,難怪網友驚呼其人是在用墨汁洗澡呢!無獨有偶,一位自稱“國禮職業(yè)書畫家”的人在網上聲稱:“習畫數十年,棄紙墨過萬斤,首創(chuàng)新龍圖騰鶴壽組合。不爭第一爭創(chuàng)唯一。”看來古有廢紙三千張,與今人廢紙三千斤(或公斤、噸)相比也不算回事了。這些“書法大師”潑墨劃紙的行為很任性,也很雷人!如此禍害紙墨讓人揪心,或許這些人很有錢并視金錢為糞土,可這么耗費資源去練書法,不敢茍同。再看看其潛心練習幾十年的書法作品,也就是賣油翁所言“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的手藝而已,和書法藝術完全搭不上邊,此公已是墜入了野狐禪之境。

學書法用苦功,東漢趙壹在《非草書》中有一段淋漓盡致的描述:“專用為務,鉆堅仰高,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劌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見鰓出血,猶不休輟。”看看這些學書者可謂廢寢忘食、心無旁騖,以至于衣服蹭黑、嘴和牙也是黑的,磨穿了臂肘、硌破了皮,折斷了指甲、凹陷了腮幫,卻依舊堅持不懈。如此學書讓人心生恐怖,難有敬佩之情,其學書無疑是照葫蘆畫瓢,徒摹其形,結果不但什么都沒學會,還越來越偏離書法之道,誤入歧途。書法學習確實是一個費功勞神的藝術勞動,但想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有所成就,絕非“廢紙三千”就能做到的。趙壹又說:“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丑,可為強哉?”“夫杜、崔、張子,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于學書者而言,每個人的氣質秉性、體力精力、學養(yǎng)修為等各有不同,其學書的方法、效果也不盡然,學書豈可“苦功”盡然?真正的書法家于苦干之外,還要巧干、實干,書法于那些有著超凡脫俗的人來說,是其博聞強記的閑暇之余事而已。

于學書者而言是需要“廢紙三千”的刻苦精神,但要辯證認識、區(qū)別對待,這種刻苦用功不能只靠“量”,若不顧傳統(tǒng)、故作姿態(tài)、肆意“創(chuàng)新”,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甭說廢紙三千,就是用去幾十噸的紙墨也是枉然,最終也就是害人害己的江湖書法家而已。學書者要“與古為徒、與天為徒”,把讀帖臨帖作為日課,謹嚴對待、精益求精,以質取勝,縱是達不到“廢紙三千”,也會事半功倍。

編輯:陳佳

關鍵詞:王獻之 幼年習字 真的“廢紙三千張”了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