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無感!公共藝術淪為“城市插花”
頻辦展覽、頻現城市生活,卻遭“沒法看”的吐槽
借用一下 漫畫王鵬
上周末,首屆公共藝術與城市設計國際高峰論壇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荷蘭人弗洛倫泰因·霍夫曼走上講臺時,收獲了遠超其他嘉賓的掌聲與尖叫。自從3年前他的大型裝置“大黃鴨”從香港維多利亞港“游”進北京頤和園,他在中國俘獲了太多擁躉,儼然成了公共藝術的代言人。
的確,“大黃鴨”之后,公共藝術越來越成為熱詞。以公共藝術名義推出的展覽成倍增長;有些原本只適合在室內展陳的藝術形式,也堂而皇之“躥”到了大街上。不過,浮華背后,公共藝術的前途,似乎越來越令人擔憂。
尷尬
打著藝術旗號的垃圾堆
剛剛結束的798藝術節,推出了名為“游樂園”的公共藝術邀請展,試圖以公共雕塑介入公眾對藝術的感知。可事與愿違,游客紛紛吐槽“無感”。藝術區大門口一件以“航天”為題的裝置,倒是緊扣神舟飛船上天的熱點話題,只是用一大堆混凝土和幾大塊金屬件組合出一個“四不像”,實在讓人猜不透作者的心思。一位母親連連把湊過去的孩子往外拽,生怕金屬表面的銹跡弄臟了孩子的衣服。而那些擺放在社區的雕塑境況更慘,由于過于抽象,又無說明,沒人看得明白,甚至淪為晾曬衣物的工具。
一場旨在打造都市藝術空間的具象藝術展,正在北京SKP購物藝術中心舉行。雖然名為“公共藝術”,展品卻很難吸引路過的人們駐足。在展廳中央的群羊雕塑周圍,擺著好幾只紅色高跟鞋,讓人頗為費解:是田園牧歌,還是反思消費?
有人做過估算,近3年國內主打公共藝術的展覽數量幾乎翻了一倍。今年是公共藝術增速最快的一年,大型藝博會“藝術北京”辟出了專門的公共藝術展區,而闖入社區和商場的公共藝術更是比比皆是,諸如“‘別處即此處’中法大型裝置藝術巡展”“新絲路、新起點——首屆‘金烏之夢’國際戶外雕塑展”“中國姿態——第四屆中國雕塑大展”等。“幾乎邁開腳就能遇見公共藝術。可惜的是,能引發大眾關注的太少。”藝術評論學者奚耀藝說。
中國建筑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春華的批評更直接:“不少公共藝術品位粗鄙,不是不耐看的問題,而是不好看,甚至是不能看。”在他看來,盡管公共藝術興起,但像樣的作品還是難得一見。有的居民小區想增添藝術氣息,只是隨意擺放幾件雕塑了事,完全不考慮其與四周環境的融合度以及居民的接受度。“如今城市里除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又多了一個打著藝術旗號的垃圾堆。”他說。
探因
缺乏互動且過度商業
公共藝術不招人喜歡,緣于不走心。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冰,目前正在為紐約曼哈頓的一個小廣場做公共藝術設計。他透露,為了這個項目光是走進社區與居民做交流就花了4年時間。“讓周邊社區的居民反復來看,看他們到底能不能看懂這個東西,然后投票決定是否選用。”在他看來,這種工作方法固然繁瑣,但也有一定必要性,“東西往那兒一放,就是永久性的,而咱們的東西看兩年就厭煩了。”
徐冰認為,國內很多公共藝術與周邊區域的歷史文化沒有關聯,“它們占據著非常可貴的公共空間,但缺少一個可以放置的理由。”他認為,一件毫無藝術價值又缺乏互動的公共藝術作品,對周邊居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不少人對3年前來到中國的“大黃鴨”還記憶猶新,因為它帶給人們的是愉悅。盡管對自己的作品屢被山寨很不滿,弗洛倫泰因·霍夫曼還是很得意,自己一手打造的這只巨型鴨子帶動了人們對公共藝術的興致,“展示公共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我總是會使用各種可能產生互動的方式,因為公眾既是參觀者,也是評判者。”這位如今廣受追捧的公共藝術家,還大方介紹自己的成功之道,“在現場進行建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工作方式,包括就地選材,邊制作邊與當地人交流。這樣才有互動。”
撇開國內公共藝術互動性不足的問題,其過度商業化也不容小覷,徐冰就認為視覺污染背后有經濟驅使的因素。他解釋說,之所以不少城市會出現那些“過度設計”的建筑,是因為甲方要花一筆錢讓他們的建筑比周邊其他建筑更能吸引眼球,而設計師為了表明甲方沒有白花這筆設計費,設計時一定要顯示出強烈的設計痕跡。“其實真正好的公共藝術,是不露設計痕跡的。”徐冰說。
前途
城市規劃應提前介入
早些年曾擔任住建部副部長的宋春華說,現在經常是待到廣場快竣工了,道路要通車了,才想到偌大的公共空間里還需要添一座雕塑,“一定得改變這種把公共藝術當作‘插花’來做的方式,不能以為簡單地往現有的花瓶里插一枝花就算完事。”
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評估督察組執行組長陳喆也見過很多這類本末倒置的案例,他認為,“公共藝術在未來的城市建設、城市規劃中應該提前介入,而不是簡單地看作是在城市中植入某類符號,這才是治本之策。”
不過即便有了各方態度,還需要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一位參與北京多個社區公共項目的資深設計師透露,他不止一次遭遇“做到一半,沒錢了”。身為同行的臺灣高雄師范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吳瑪莉介紹經驗說,她所在的城市有明文規定,所有的公共建筑一定要有1%的預算作為公共藝術的設置,“即便一些公共工程規模很小,不足以邀請藝術家做藝術品,他們也可以把錢捐到基金里面,由所在城市統籌應用。”
國內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王中介紹說,世界上很多國家、城市都制定了公共藝術百分比法案,是因為公共藝術不僅能提升城市的美譽度,還能培養人們的創新精神。記者 陳濤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展覽 城市生活 公共藝術 城市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