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百年清華園站遺址成出租屋 租戶稱已住十余年
近來,因正在建設的京張高鐵將修建清華園隧道,位于北四環路南側的清華園站即將停運,不少市民、游人紛紛來此拍照留念。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這座被稱為“百年老站”的火車站站房似乎沒有什么歷史感。仍在使用的清華園站是否真是“百年老站”?
清華南門外、成府路路口西南小巷清華園鐵路職工宿舍內的清華園火車站遺址。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在地圖軟件中輸入清華園火車站,會發現兩個不同的地址。一個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位于北四環路南側的火車站,另一個則是清華南門外、成府路路口西南小巷清華園鐵路職工宿舍內的清華園火車站遺址。
25日,記者來到北四環路南側的清華園站,看到有不少市民、游客在此拍照留念。有游客告訴記者,這里就是新聞中的那座“百年老站”。不過,記者在走訪和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卻發現并非如此。
事實上,最初的清華園車站建于20世紀初,而到了20世紀50年代,清華園車站經歷了一次搬遷。新聞報道中即將要停運的,應是20世紀50年代所建成的新車站。
據報道,清華園車站修建于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其原址位于現在的清華大學南門外,已有百余年歷史。20世紀50年代早期,清華園站才向東南遷移到如今的北四環路南側、城鐵13號線高架段的旁邊。從此,清華大學南門外的清華園老站終結了客運歷史,只作為貨運站,主要給學院路的八大高校和周圍單位供給煤和油。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才徹底停止使用。
清華園站值班站長劉鳳強也曾對媒體表示,這些(仍在使用的)站房是上世紀50年代車站搬過來的時候,照著老車站的樣子建的,除了1976年大地震時進行了加固,站房的樣子就沒變過。他還向記者透露,位于鐵道邊這座站房年代更近,是幾年前建的。
隨后,記者輾轉來到位于清華園鐵路職工宿舍樓群內的清華園火車站遺址。目前,該遺址已被居民樓包圍,從主干道路上難以發現其蹤跡。來此拍照、懷舊的游人只有三兩個。
記者在該遺址處看到,建筑物南側的墻壁由上至下寫有繁體“清華園車站”字樣;東側墻上的一邊有“北京市海淀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的標示牌,另一邊的門洞上方從右至左寫有繁體“清華園車站”字樣,右側寫有“宣統二年冬季”,左側落款為“詹天佑書”;北側墻壁已看不到黑色的墻磚,上部有板材覆蓋,還可看到一個空調室外機,下部則被涂上了白灰。
建筑物周圍也擺放了不少生活用品,掃把、盆、暖壺、電磁爐等頗為常見,外墻還有不少電線、晾衣繩纏繞在一起。附近居民告訴記者,緊貼該遺址西側墻的幾間房屋應該屬于“違建”。
記者走近其中一間房屋,由于被樓群環繞,屋內光線很暗,從門口根本看不到屋內的全貌。居民告訴記者,自己在附近的飯館打工,目前租住在這里,并不了解房屋的相關情況。“水電都有,只是沒有煤氣。”也有租戶稱自己已在這里租住了十余年。“零幾年我剛租的這個房子,(這些年也)沒什么變化,這都成宿舍了。”
此外,記者也在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委員會官網看到,清華園車站確實屬于“文物普查登記項目”。
據報道,毛澤東踏上新中國首都的第一步,就在清華園火車站。1949年3月,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等由西柏坡前往北平,從涿縣乘坐鐵路專列進京,正是在清華園站下車。1949年開國大典,當時清華園站專門開了一趟“清華專列”,送清華的學生參加典禮。
附近居民王阿姨在接受采訪時也提起這段歷史。她表示自己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在這住了。“當時來的時候這(遺址)還沒住人了,周圍的樓也都還沒有,是后來建的。我覺得這還是得保護起來,要不保護起來,這段歷史上哪找去啊。”
曾在附近工作的市民葛先生告訴記者,“我是二十八九年前在這邊工作,我今天一看,還沒怎么變。我覺得這個(遺址)還真是應該保留,周圍應該再整治整治,留下個記憶”。
此間,中新網記者致電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委員會,詢問清華園車站的相關保護情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座已有百余年歷史的清華園站遺址的產權單位是北京鐵路局。“目前是北京鐵路局職工宿舍用著了,我們要求他們進行管理。”
記者提及有不少租戶正住在這座建筑中,該工作人員回應稱,“我們多次也給北京鐵路局發函,要求加強管理”。
隨后,中新網記者致電北京鐵路局北京建筑段。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并不太了解清華園站情況,“這塊比較復雜,前段時間剛接到通知讓我們管,具體怎么管也不太清楚”。
編輯:陳佳
關鍵詞:百年清華園站遺址 成出租屋 租戶稱已住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