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圖說 圖說
川大研發VR“模擬解剖課” 學生可“拿”器官觀察
老師演示通過VR看人體構造。
虛擬人體模型十分逼真。
有虛擬現實界“奧斯卡”盛典之稱的VRCORE 開發者大賽頒獎典禮于10月18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的《人衛3D系統解剖學》VR版,榮獲最佳應用獎以及最佳跨界獎提名。該技術可以全方位立體式展示人體結構,彌補了人體標本不足而無法給學生提供足夠學習機會的遺憾。
耗時5年VR“解剖課”投入教學
一名穿著白大褂,戴著VR的學生正站在屏幕前,老師在一旁進行講解。這是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的師生正在上“模擬解剖課”,學生可以憑借VR全方位立體地觀察屏幕中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結構,連血管都一目了然。學生甚至可以把器官“拿到”自己面前近距離觀察,學習結束后通過一鍵復原讓器官回到原位,學生置身在一個真實的場景中,所有的器官,就連皮膚都是真真切切的。
這項技術從研發到投入教學已經花了5年時間。
突破困境不再受制于人體標本不足
解剖學是醫學生的重要課程,但是人體標本一直制約著解剖學。比較理想的狀態是每5-6名學生使用一具標本,但由于標本資源非常稀缺,加上標本屬于易耗品,有的醫學院校甚至幾十名學生共用一具標本。
長期以來,不少院校的解剖課是借助圖譜和人體模型進行教學,但這種方式無法立體地展示人體結構,特別是神經系統的內部結構,很難用平面圖的形式表現出來。
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人體解剖教研室教授、《人衛3D系統解剖學》主編王凡舉了一個例子,比如醫生需要對一患者做顱腦手術,腦的血管有哪些?它們供應哪些部位?哪些結構是重要的?老師講起來很難,學生學起來也很難。而VR技術可以幫助使用者在虛擬場景下,觀察腦部重要結構和血管的分布情況。
未來方向學生可以模擬做手術
據了解,數字解剖學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最開始的平面圖譜到3D,再到現在的VR技術。人體的結構已經越來越清晰地展示出來了。
據項目開發工程師介紹,目前的技術還沒有解決“觸覺”的問題,現在對學生而言是以觀察為主。下一步的技術可以虛擬一把手術刀,學生通過VR,“親自”把身體的某個部位切開,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比如一名腦瘤患者,醫生將患者前期的診斷結果輸入電腦,模擬患者的病情,學生就可以通過虛擬技術先模擬手術現場,給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同時對于基層醫院的醫生來說,可以通過VR接觸豐富的病例。
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副院長李華稱,華西解剖教研室人體標本資源庫為虛擬數據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利用計算機技術將人體數字化是這個技術的最大亮點,這是虛擬與現實的合作,也是計算機與醫學跨界整合的成功案例。
李華還提到,對于伴隨游戲長大的一代,VR技術正好符合學生的愛好,也可以促使學生對解剖學產生興趣。(華西都市報記者 李寰 攝影 雷遠東)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川大 VR“模擬解剖課” 學生 “拿”器官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