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一紙通行證,能終結北大電動車亂象嗎
未來新入校的老師和學生,被直接剝奪了電動車的校內使用權,是否公平,值得商榷
10月10日,北京大學保衛部發布了《規范校園電動自行車管理的通知》,規定:今后,北大師生騎電動自行車的,須辦理北京大學非機動車通行證后方可入校。10月20日之后購進的新電動車不予辦證。12月1日起,學校將禁止無證電動車入校。北京大學稱此舉是為“整治校園電動車亂象,防范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秩序”(10月11日《新京報》)。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學出于校園交通安全的考量對車輛進行管理,本無可厚非。既然電動車進出校園,速度遠超自行車甚至接近機動車,被納入校園通行證管轄的范疇,要說也沒啥不合理的。尤其是在“此前曾出現過多起比較嚴重的電動車事故,致學生受傷”的情況下,北大對電動車加強管制,應不是想當然拍腦袋,而是有的放矢。
但北大限電動車的舉動,引發了“閉關鎖校”的質疑,甚至有人拿國外高校根本不設圍墻,車輛隨意出入作為比照。應當承認,電動車的事故隱患的確不小,任由電動車在大學校園內橫沖直撞,危及師生安全,當然不應該。同時,非要讓國內高校在自由開放程度上向國外看齊,也有點脫離現實。
具體到電動車引發的問題,究竟該如何管,其實大有講究。北大的策略是將電動自行車納入通行證管制,而通行證是一種數量管制。乍看并未簡單“一刀切”的通行證管理模式,本值得期待;但細看規則,北大竟然直接規定“2016年10月20日及以后購買的電動自行車都不予辦證”。言下之意,只有現有的電動車可以繼續用,新購買的電動車都將不得入校。對于合理增量的一刀切,合理嗎?未來新入校的老師和學生,被直接剝奪了電動車的校內使用權,是否公平,值得商榷。
不僅如此,解決電動車帶來的校園交通風險與隱患,僅僅靠通行證設限還不夠,違規超速導致的電動車事故,究竟責任和原因何在?肇事者是否都是校外人員,校內師生駕駛電動車是否都安全合規?同樣值得追問。假如缺乏對校內人員電動車駕駛的規范,有了通行證,風險其實仍未排除。
相形之下,國外高校校園盡管并不對車輛限行,但即便對自行車也有看似嘮叨的安全提醒。例如,美國大學校園在倡導師生以自行車作為校園通勤方式的同時,也在不厭其煩地強調自行車安全,甚至事無巨細地要求師生學習并遵守相關的安全規則和建議。美國大學校園同樣建議自行車注冊,目的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根據注冊自行車的總量來規劃校園自行車道與相關的存車點、修理服務站等資源。
回到北大的電動車通行證上,我們也要弄清楚:究竟該滿足于簡單粗暴地控量,還是應致力于提升安全意識與服務意識?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編輯:秦云
關鍵詞:電動車 北大 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