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提拔無望就想貪"的荒唐邏輯咋破解
落選中央候補委員后,天津市委原委員、津南區委原書記呂福春迷信鬼神、意志消沉;以前的下屬成了自己的領導,云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原副廳長陳錫誠沉迷電子游戲、炒股……既然提拔無望,那么就撈一把,能撈多少撈多少,以上官員的這種心態和“腐敗論”,應該說并非是孤例,而是很多官員的內心真實寫照。
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托馬斯·杰斐遜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一旦眼睛老是盯著種種職位,那么腐敗便開始侵蝕他的行為。”杰斐遜的話無疑是經得起驗證的。囿于金字塔式的行政體系結構,更高級別的職位,總是相對有限的,要想人人都得到提拔重用是不可能的。況且組織上選人用人是有規律和規矩的,即便是再優秀的干部也要根據工作需要來選用,不能用“提拔”來衡量自身的價值、來檢測自己的前途。然而,時下有的官員就是弄不清這個理兒,邁不出這道坎兒,最終被腐敗侵蝕了自己的行為。
事實上,做了縣委書記還想做市委書記,做了市長就想做省長,一些官員把提拔和晉升看作仕途最終的方向與最成功的標準,這無疑是官欲太盛,名利心太重的體現。正像民間俗語所說的,“人人都有帝王相,地窄人稠輪不上”,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有些官員就“如同末日來臨一樣”,一下子陷入迷失和沉淪,變得像換了個人似的,在他們的眼里,要么獲得提拔,要么自甘墮落,“不成功便成仁”變成了“不成功便腐敗”,放松、放縱自己,沒有前途找“錢途”,這種腐敗心態是十分可怕的,而且在一些官員的心中還是有一定的市場,害人害己更害黨和人民的事業,影響極壞,教訓深刻。
“提拔無望就想貪”的荒唐邏輯滋生,再次表明,職務升遷是一種工作需要,也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責任和考驗。如果官員的世界觀 “朦朧”,人生觀“投機”,價值觀“庸俗”,遲早都會“出事”的,更何況他們的眼睛總是盯著種種職位,一門心思想做大官,削尖腦袋往上擠,一旦提拔無望就跟組織上對著干,就意志消沉、自暴自棄,將公權力交給這樣的官員,能讓人放心嗎?更何況他們動機不純的政治理想、欲壑難填的求財欲望,能把權力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中嗎?
要破解“提拔無望就想貪”的荒唐邏輯,就必須“心病”還得“心藥”治。這個“心藥”就是學習教育。要結合時下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提升各級官員尊崇黨章黨規、敬畏黨章黨規、遵守黨章黨規的思想自覺,從內心深處尊崇黨章的神圣,敬畏黨規的威嚴,把紀律挺在前面,做到明規矩、知底線,心中有敬畏、行為有分寸,在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面前不能犯糊涂。
要破解“提拔無望就想貪”的荒唐邏輯,就必須根除“病患”。要堅持嚴實要求,注重領導把關,預防為先、綜合治理,明晰責任、加強把關,做細做實、堅守底線,著力構建科學選人用人、防止“帶病提拔”的制度機制,在干部選拔任用中形成不想、不能、不敢“帶病提拔”的剛性約束,徹底把“帶病干部”拒之門外,讓“提拔無望就想貪”的干部永無“出頭”之日。
要破解“提拔無望就想貪”的荒唐邏輯,就必須高懸“利劍”。無論是誰,不論職位高低、權力大小,只要觸犯黨紀國法,只要損害黨和人民利益,都要堅決懲治,決不姑息、決不手軟,讓感覺“政治前途進一步發展的希望比較渺茫,就想在物質上得到彌補”之人,付出慘痛代價。唯有如此,才能堵住沒有前途找“錢途”之路,封住“不成功便腐敗”之門,讓“提拔無望就想貪”的荒唐邏輯無處生存。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提拔 荒唐 邏輯 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