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美涉華委員會報告對華說三道四 被指總戴有色眼鏡看待中國
【環球時報記者 夏穎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當地時間6日,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發表最新年度報告,指責中國人權及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并建議美國國會和政府向北京施壓。中國社科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柳華文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美國多年來一直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人權問題,這份報告說明其對華思維和立場沒有改變。
英國廣播公司(BBC)7日報道稱,這份長達300多頁的中國問題年度報告從法治、公民團體、人口控制、宗教自由、販賣人口、互聯網及媒體自由、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少數民族問題、香港高度自治九個方面對中國的人權和市場狀況加以指責。
英國《金融時報》說,該報告敦促下任美國總統遏制中國對美國娛樂、互聯網和媒體產業的投資,以回應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并建議國會通過立法,給予在美國媒體、娛樂產業投資的中國公司和中國相同的準入標準,以保證美國投資人在中國得到公平機會。該報告稱,如果中國的相關環境沒有顯著改善,美國政府應該繼續維持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而且考慮提起更多WTO訴訟。
在有關香港部分,報告稱“一國兩制”面臨損害,基本自由在香港進一步受到來自北京的侵蝕。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香港特區政府7日對此回應說,回歸以來,香港特別行政區一直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充分體現“一國兩制”得到成功落實,這是國際社會有目共睹的,外國議會不應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
根據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網站介紹,該委員會由9名參議員、9名眾議員和總統任命的5名行政當局高級官員組成,后者分別代表國務院、勞工部和商務部,其自稱職責是追蹤中國的人權狀況和法治進展,并向總統和國會提交年度報告。《金融時報》說,該委員會的報告不具強制性,其年度報告大都側重中國的人權紀錄,指責意味極強。
中國社科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柳華文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份報告不客觀、不善意且充滿偏見。報告明顯無視中國在經濟、人權等領域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發展、進步,其內容不具備建設性,既是對美國民眾的誤導,也不利于美國當局對兩國關系做出客觀判斷。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6日稱,就在上述報告發布前幾天,中國發布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文章說,中國定義的人權與西方不甚相同,中國將改善人民生活標準和水平作為人權行動計劃的重要目標。與此同時,中國也承諾司法改革:嚴格按程序執法,保護公民權利和尊嚴,促進司法公正。不過,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對這些卻基本無視。柳華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推出這份報告說明他們沒有誠意了解真實的中國,但這對中國影響不大。事實上,中國發展人權的路徑非常清晰。“對于我們來說,堅持走自己的道路,發展自己的人權才是關鍵。”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涉華委員會 美國 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