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如何醫治“干實業不如炒房子”之痛——廣東打出降成本“組合拳”
新華社廣州10月5日電題:如何醫治“干實業不如炒房子”之痛——廣東打出降成本“組合拳”
新華社記者徐金鵬、葉前
“上市公司一年利潤趕不上炒套房”的消息,再次觸動了實體經濟成本高、盈利難之痛。如何讓做實體的企業主不再“心寒”,安心做強企業?經濟大省廣東祭出降成本“組合拳”,全年預計為企業減負超1900億元。
最應該卻也最難降的“硬骨頭”要啃
在一項針對企業的調查中,制度性交易成本被認為是“最應該降,又是最難降的”,是當前企業降成本“最難啃的硬骨頭”。“制度性交易成本”這個學名背后,是各種名目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堤圍費終于不用交了。”廣東致遠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祖向感觸頗深,這一反映了多年的收費項目總算成為“過去式”。
2014年開始,廣州等珠三角城市先是將堤圍費減半征收并實行封頂,后全部免征。惠州市一家能源企業披露,僅這一項一年可減少支出600萬元。
成為“過去式”的還有利用公路路產補(賠)償費、村鎮基礎設施配套費、綠化補償費、恢復綠化補償費、船舶排筏過閘費和專利糾紛案件處理費等。
在各地根據自身條件“零星”減征免征基礎上,今年3月,廣東省政府明確,所有省定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同時對已免征省級收入的23項中央設立的收費項目分階段免征省級以下收入。
廣東省財政廳負責人介紹說,廣東現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共有86項,其中省規定的項目11項。省定項目“零收費”后,預計一年可為企業減負約180億元。
政府是不收費了,可是收費轉移到“紅頂中介”后,不僅沒少還更貴,隨著簡政放權而出現的新問題,給企業降成本新添“攔路虎”。
對此,廣東省編辦牽頭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32個部門可能涉及的事項約300項,其中100多項已經省政府公開發布,不再作為審批的受理條件。
“類似收費,國家降了后,要防止被中介截留,讓好處真正落到企業主口袋。”東莞鑫聚光電公司董事長蔡文珍說。
減稅才是真正的“大雨”
“費雖然名目較多,但有的只是‘毛毛雨’,而減稅力度則完全不同,是一場‘大雨’。”佛山一家電子企業負責人說。
今年5月1日起,“營改增”擴圍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
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陳燕云算了一筆賬:一家分店月銷售額51.2萬元,繳納增值稅1.4萬元。如果按照營改增之前的營業稅稅率計算,要繳納2.5萬元。一個店一個月就減少了1.1萬元稅負。
像這樣享受減負實惠的納稅人還有很多。廣東省財政廳披露,此次擴圍涉及納稅人逾173萬戶,占全國1/6。預計全年試點行業減稅規模570億元。
營改增讓企業嘗到了改革紅利的甜頭。不過,企業反映,對比主要競爭國家和地區,制造業稅負仍有下降空間。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建議降低增值稅稅率,以此促進國內消費。
除營改增帶來的改革紅利外,稅收優惠對企業的減免作用同樣明顯。
惠州華陽通用電子有限公司就“吃”到了紅利。2012年以來,該公司累計獲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0.69億元,辦理加計扣除研究開發費1.3億元。
今年以來,廣東國稅部門大力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分別在鼓勵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改善民生、出口退稅等方面做出努力。
降成本不是簡單減負 關鍵在“升級”
社保費用成本、財務成本和電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也都在廣東省降成本實施方案中確定了任務和進度。
目前,廣東養老保險費率,企業繳納部分已降至13%-15%,今年再次下調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費率。惠州市將職工醫保與生育保險合并實施,僅此年減輕企業繳費負擔3.8億元。
據廣東省財政廳披露,為減輕企業融資成本,廣東8個市設立中小微企業政策性擔保機構,另有12個市正在設立。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說,廣東降成本行動打的是一套“組合拳”,有的靠深化改革,有的是向政府自身開刀,有的則是借助“市場之手”。不過,降成本還有更深層次的“用心”:轉型升級才是關鍵,以提高供給質量和結構。
記者注意到,在廣東降成本實施方案中,還通過實施企業研究開發事后獎補、開展創新券補助政策試點、共建面向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風險補償金等,支持企業研發創新。
廣東省社科院企業研究所所長林平凡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語境下,“降成本”不能簡單理解為減負,而應回歸到轉型升級和供需平衡上。
統計數據分析顯示,今年以來,廣東經濟換擋迸發質量型增長。在降成本過程中,隨著結構調整和供給側改革到位,市場就有足夠信心,經濟隨之呈現新的活力。(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干實業不如炒房子 廣東 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