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互聯網投資過熱了嗎?

2016年09月19日 09:28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騰訊超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傳統企業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公司,螞蟻金服B輪融資后估值高達600億美元,直追百度市值,滴滴和Uber合并成的新公司估值預計達350億美元……互聯網“獨角獸”們的出現,讓資本為之瘋狂。

    然而,從去年年中開始,不少創業者發現,在許多優質標的頻頻創下融資新高的同時,一些投資人也不再一擲千金。互聯網投資盡管火熱依然,卻已顯露拐點。

    投資從沸點轉熱點

    形成了估值高、效率高、投資額和投資者規模屢創新高的“三高”癥狀

    O2O、互聯網金融、網絡大IP……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領域總有熱詞持續刷屏。然而,越來越難融到資金的創業者、愈來愈謹慎的投資者都告訴我們,如今的互聯網行業雖然很熱,但已經不再“高燒”。

    互聯網與資本的“蜜月時光”可謂一場土豪的燒錢戀愛:從2012年漸入佳境,到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進入“風口期”,各路資金瘋狂燒錢,以至于形成了“三高”癥狀。

    估值高。博華資本經理方昊天回憶,在互聯網領域,2000年時三五百萬美元已算高額投資,而到了2014、2015年,“上億美元的投資已經不新鮮了。”明勢資本合伙人曾穎哲強調,“風口期”時無論項目好壞,其估值都遠遠高出本身的實際價值。

    效率高。“‘風口期’完全是資本追逐項目的時候,平均下來3—5個投資人追逐1個項目,大家爭先恐后,投資速度極快,唯恐下一秒項目就被其他投資人搶占。”在北京一家基金任投資總監的張亮(化名)說。方昊天回憶,2012年以前,項目等來一輪融資往往需要2—3年,而在2014—2015年,常常是年初迎來A輪投資,到年底前就能有B輪和C輪投資。

    投資額和投資者規模屢創新高。“風口期”各路資金瘋狂涌入,2014年創下了中國風險投資金額的歷史新高;物流大佬順豐開啟“順豐嘿客”進軍 O2O領域,萬達攜手騰訊、百度上線飛凡電商平臺,沃爾瑪全資收購了1號店在中國的電商業務……許多傳統產業企業紛紛進入,希望借助互聯網創造新的增長點,從中分一杯羹;更多打出名氣的項目則開始頻頻燒錢“倒貼”,為圈客戶大有“賠本賺吆喝”的勢頭。

    以微微拼車為例,在2014年12月其拿到400萬元的第一筆投資,估值8000萬元;2015年1月,拿到750萬元的第二筆投資,估值1.5億元;隨后包括中信資本、盛大資本等一大撥投資機構涌入,給出的估值從1.5億元變成3億元,又從3億元變成5億元、8億元,直至10億元。

    然而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出現了第一批開始“冷下來”的投資人。比起當初“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熱火朝天,現在不少互聯網投資人似乎進入了“休假”模式:融資規模、估值水平均在下降,頻率也放緩,投資人趨于理性。

    “從2015年年中開始,融資數量在逐漸下降。即便是較有潛力的領域,比如人工智能,融資雖然在繼續,卻并不特別順利。”漢能投資集團高級分析師陸尹坤表示,市場缺乏顯著熱點,以前的在線教育、O2O、互聯網金融等,都曾引發熱烈討論和關注,但現在的行業沒形成什么大方向。“能看的項目不多,很多美元基金的合伙人都去海外休假了。”

    投資者趨于冷靜

    短平快收益吸引資本進入,但造血功能不足、跟風追漲造成行業泡沫

    資本為何愿意大規模進入互聯網領域,甚至不惜以“倒貼”為代價?

    傳統行業產能過剩,而互聯網行業投資回報的“短平快”,無疑是投資扎堆的根本原因。“2014至2015年,傳統行業增長乏力,企業一年365天干滿350天,凈利潤不到10%,投資至少三到五年才有回報,而互聯網投資1年估值就可能翻番,3年可能增長至10倍,對資本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張亮說。

    跟風心理又為投資熱潮添薪加火。“以O2O為例,大眾點評、美團成功后,上門美甲、上門洗車、上門家教等各種O2O模式紛紛涌現。這其中有些是剛需,有些則市場前景不明,但在風起云涌的熱門時期,大家往往就跟風投了。”陸尹坤說。

    “正是資本對于互聯網的追捧,讓企業的估值水平、融資規模不斷攀高,高估值反過來又吸引了更多資本,最終雪球越滾越大。”張亮說。

    然而,這種高估值也容易形成產業泡沫。

    “互聯網+”融合并不容易,很多傳統企業力圖借助互聯網轉型,卻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沃爾瑪曾經期待1號店為其帶來線上線下的融合,然而僅僅不到1年,只能無奈地將1號店轉賣給京東;同樣期待線上線下整合的飛凡電商也是不溫不火,萬達廣場龐大的線下資源并未能為其帶來大增長,如今騰訊、百度宣布不再跟投,只留萬達一家獨撐。

    投資邏輯重新定義后,項目本身的造血能力被忽略,造成行業良莠不齊卻瞬間虛胖。不同于傳統產業基于凈利潤的估值模式,互聯網企業的估值往往基于流量、用戶數、營業額等指標。互聯網企業高速成長時不盈利,需要不斷融資支持基礎設施的投入和正常運營。然而,當投資者發現,資金投入像無底洞,看不到未來盈利時,不可避免會反思投資邏輯,進而降低項目估值水平。“這一輪互聯網企業普遍需要燒錢砸市場,且缺少造血能力,需要投資者不斷輸血。當輸血難以為繼,輸血鏈斷掉,企業紛紛倒閉。”張亮說。像微微拼車在燒完錢后,3個月就完成從估值10億元到轟然倒塌的歷程。這種背景下,投資者不可避免將反思,項目熱度也逐漸降低。

    缺乏原創性的跟風項目,特別容易引發倒閉潮式的負面效應。當過多的資金和創業者涌入同一行業,無序與過度競爭不可避免,商業模式未經受住考驗的企業只能倒閉。仍以O2O為例,續e洗車、趕集易洗車、云洗車、功夫洗車等上門洗車服務紛紛倒閉,倒閉潮也蔓延到養車領域,甚至連估值曾高達6億美元的博湃養車也在今年4月宣布倒閉。“可以說90%左右的O2O都失敗了。”張亮說。

    “不同于早期成功項目的財富效應,倒閉潮帶來的是負面效應,當投資者發現10個項目9個半虧錢時,就會冷靜下來。”同渡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吳蓉暉說。

    逐利與避險最終使互聯網投資從過熱降溫。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汪華表示,投資人并不是沒有錢可以投資了,而是大家到了沉淀期。對項目的判斷從注重用戶數量,重新回歸商業本質,關注盈利能力和趨勢。“投資沒有少,大家只是在尋找真正可靠的商業模式,或將來能夠做到大公司的企業。”

    資本熱潮留下了什么

    投資對行業的孵化、培育、發展、成熟有強烈的促進作用

    資本熱潮的席卷最終給互聯網乃至實體經濟帶來了什么?

    “資本的關注總是有好處的,從種子、天使、VC、PE再到并購基金,其對一家企業甚至一個行業的孵化、培育、發展、成熟都有強烈的促進作用,而也許某個未來經濟的新增長點就在其中。”張亮說,經濟有周期變化,行業也有周期,互聯網也不例外。

    移動互聯網浪潮之后,雖然有許多企業倒閉,但也留下了美團、餓了么、滴滴、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真正改變人們生活、真正創造價值的企業。

    此外,本輪浪潮后,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的能力也令人印象深刻。“互聯網最妙的一點在于它本身是數字化的,互聯網的數字屬性為經濟的精細化運作奠定了堅實基礎,能推動實現整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從原來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長,走向集約式、高效率、可持續的增長模式。”曾穎哲說。

    未來,我們需要怎樣的“互聯網+”?互聯網與傳統產業二者該如何結合?成功者凸顯著互聯網點石成金的能力,失敗者也提醒從業者,互聯網不是萬能的金手指,不做好準備,二者的結合可能“1+1<2”。

    “一些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結合出現‘水土不服’,歸根結底還是思維方式的問題。”曾穎哲表示,很多時候傳統企業僅將互聯網視為線上的銷售渠道和傳播渠道,用來打廣告、做社交。但其實互聯網背后,是自由、分享、協作的價值觀。“傳統行業想借好‘互聯網+’的東風,就不能把這張‘網’理解得太簡單,認為投資做好營銷就萬事大吉。錢應該花在用戶體驗和產品質量上,才能讓兩個行業的融合發展‘1+1>2’。”

    汪華表示,未來,互聯網提高實體經濟效率的改造不會停止,除了目前的電子商務、O2O、企業應用、B2B、互聯網金融外,未來廣義的自動化,包括智能硬件都是非常重要的趨勢。

    投資者仍在等待新的投資“風口”。晨興資本董事總經理劉芹認為,前一波科技高潮期已經慢慢過去了,下一波新的東西如AI、VR、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等都很熱,但尚未形成移動互聯網式的大波浪。“科技的周期需要一段時間的冷靜平臺,慢慢積聚一定的力量,然后突然某一天出現突發性因素,促使主升浪的出現,到了高潮、泡沫、破滅,然后再一次潛伏。我們的科技變革周期還在孕育,資本隨時在追逐下一個‘風口’。”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互聯網投資 過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