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靠野史當賣點的旅游講解變了味
近日,《北京市旅游條例(草案修改稿)》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修改稿中明確,對于北京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故宮、天壇、頤和園等景區,應逐步實行講解員管理制度,未取得景區講解員證的人員不得在該景區從事旅游團隊講解服務。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發現,不同旅行社導游在故宮、頤和園隨團提供講解服務時的解說詞各不相同,甚至會隨意穿插大量未經考證的傳聞、野史。(9月17日 《北京青年報》)
在旅游大軍不斷壯大的當下,如何更好的吸引游客,是各地各景區都在用心琢磨的大事。市場法則下,只有游客到來了,收入提升了,旅游經營者才能安心舒心。然而,靠講野史吸引游客眼球的做法,實在有些低劣,也讓旅游從身心感悟變成身心遭殃。
這些年來,游客在旅游中的表現給導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導游曾經講過,游客旅游的三大弊病: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景點拍照。完全失去了用身心領會旅游的真正含義,包括沒有知曉所到景點的自然、人文含義。在提升旅游品質方面,真的需要提高文化感悟才行,而把講野史當噱頭顯然與提升旅游品味背道而馳。
然而,在旅游競爭激烈的大潮下,未免就是所有的景區服務人員都在提升自己的品味。在天壇、頤和園等國內外著名景區,竟也有導游大講特講野史來吸引游客。這難道是市場競爭下的必然選擇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故宮也好,頤和園也好,建成史都有數百年時間,這期間的歷史可謂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然而,拋棄寶庫而尋垃圾,實在有些劍走偏峰。
故宮、頤和園等的歷史、文化豐富,放棄那些正史而講野史,源于對正史的研究、宣傳出現了偏差?;蛘呤沁@些景區介紹過于平面化、標準化,或者由于導游追求所謂的賣點特色,然而,講野史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那些不了解在在故宮等特定歷史文化的游客,或許真的認為故宮某個景點真的是野史中所描繪的那樣,導游一時嘴爽,腰包也鼓了,但戕害的卻是游客“無知的心”,也扭曲了旅游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更損害了某些景區特定的文化傳承和品牌。
旅游不僅僅是看到歷史建筑、文物古玩,古樹名花,更要深入了解這些建筑、文物和樹木背后的文化故事。作為導游,有這個義務,幫助游客了解一個真實的文化景點,而不是讓游客記住一個包含低級趣味、不真實的景點內涵。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見高低各不同。對于自然景觀,可以有觀賞角度變化后的不同觀感,對于講解景點歷史文化而言,也可以有不同角度,不同表達方式,但卻不能用野史等段子扭曲甚至杜撰景觀內涵,這不是一個合格的導游應該做的,也不利于文化旅游環境的培育,更不利于游客旅游的初衷。
不管是作為游客,還是作為旅游從業者而言,旅游講解拒八卦,是必要的。這就要切實加強對導游等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導游自身也應加強自我學習,從不同角度呈現一個有趣、有味、有內涵的真實景觀。同時,更要多層次多角度的挖掘景區的人文和自然內涵,把景區原本的文化面目以更加鮮活、更加立體、更加多元的面目與游客面對面,而不是任由導游等對景區文化涂脂抹粉任意歪曲迎合市場。(張立)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旅游講解 野史 當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