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中國最大油燈博物館落戶常州 陳履生捐4000盞油燈
昨天上午,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作為一個油燈收藏的愛好者,帶著他收集來的4000多盞油燈來到常州市武進區的花博雅集園,其中包括100多盞漢 代油燈,這些油燈都將在常州“落戶”,預計10月份可以跟廣大市民見面。常州的這座油燈博物館,將是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全國獨一無二的油燈博物館。
漢代陶制七頭油燈。十三頭的西王母油燈是“鎮館之寶”。陳履生現場安裝布置。
●最齊備
陶燈、竹燈、金屬燈,琳瑯滿目
作為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眾多顯赫的頭銜后面,還有一個不那么引人矚目的職務,那就是中國油燈博物館館長,他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收藏各種造型獨特、有代表性的油燈,還出版了專著。
9月2日上午,陳履生帶著他多年以來收藏的油燈來到常州市武進區的花博雅集園,開始親手布置這一座油燈博物館。現場擺放的一排排油燈里,有大有小,造型各異,有石頭做的,竹子做的,陶土的,金屬的。只見他帶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件件藏品,擺放到相應的展柜里。
“目前為止,我收集了新石器時代的陶豆有三十幾件,漢代的油燈一百多件,還有三十幾件遼代的油燈。少數民族的油燈我也有,特別是西藏的和新疆的,都超過一百 件。除此之外,還有西方的一些油燈,這些標志著中華文明獨特的創造。”據陳履生介紹,即將開館的常州油燈博物館里藏品都涵蓋其中,以明清兩代以及民國時期 的油燈為主,其中很多都是在老北京‘鬼市’上收集來的,當時購買一盞普通油燈的價格約二三十元,就這樣一件、兩件的積攢下來,才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數 量。“我建油燈博物館, 一方面希望為這些油燈找一個存放之地,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將自己的私人收藏與公眾共享,促進油燈文化的研究。”
●最重磅
漢代十三頭西王母油燈是鎮館之寶
“此次展出的這么多盞油燈里面,鎮館之寶應當就是幾盞大型的漢代油燈了,其中有一盞十三頭的西王母油燈,兩盞十一頭的漢代油燈,還有一盞漢代陶制七頭油燈,一 個的價值就相當于過去幾十個油燈的價值,這次現場的展廳將會放置100多件漢代的油燈。”陳履生一邊布置一邊向記者介紹。“我收藏的油燈里,最鐘情漢代的 油燈。因為我最早研究的就是漢代神畫中的兩對祖神,分別是伏羲、女媧和東王公、西王母,這些都在漢代的油燈里一一呈現。我第一次見到西王母油燈是在成都的 古玩市場,剛進門就看到柜子頂端放了一個像油燈的陶器,細看之下,發現是一件西王母油燈,造型典型,西王母坐在龍虎座上,龍虎的頭下各有一燈盞,正前方的 座上還有浮雕的仙人求藥。幾年后,在同一個地方的不同商鋪,我又發現了東王公油燈,其典型造型是東王公坐在雙龍座上,兩面都是龍頭。這兩類油燈的發現進一 步說明漢代油燈造型采用漢代神仙社會的祖神形象是帶有普遍性的。”
●最神秘
百折不回,終于覓得遼代石質油燈
即將開館的油燈博物館里,最為神秘的是30多件遼代的石質油燈。“遼代的油燈還沒運過來,雖然數量不算多,但是很有特色,很震撼,很壯觀。”陳履生和記者分 享了他收集這些遼代油燈的經過。“真可謂好事多磨,這一批遼代的油燈真是來之不易。好多年前,我在敦煌參加一個活動,晚上出去逛街的時候,在一個店里發現 了好多石頭油燈,經過仔細查看,發現是遼代的。油燈的主人是個當地的畫家,這些油燈都是非賣品,磨了好久,硬是不肯割愛。沒辦法,就只好回去了。沒想到, 機緣巧合,我一個浙江的畫家朋友剛好認識這個油燈的主人,在經過了多次聯系后,才如愿以償地把這些遼代的油燈帶回了家。”
不過現在收藏隊伍在不斷擴大,收藏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我最近在西安看中了一個油燈,對方要三十萬,這個價格實在是很高,所以至今也沒被人買走”。陳履生告訴記者。
對話陳履生
視常州為家鄉
用油燈打造文化新名片
說起為什么愿意將自己幾十年的收藏放在常州。陳履生這樣說到:“我是江蘇揚中人,揚中在20世紀50年代初曾歸屬于常州,所以我也視常州為家鄉。我當年就讀 于南京藝術學院,讀書期間因發表研究劉海粟先生題畫詩為內容的論文,得到了劉海粟先生的首肯和接見,還兩次獲得劉海粟獎學金。而時任南藝校長的劉海粟正是 從常州走出去的藝術大師。所以,我與常州有著說不盡的緣分。”
2012年,第八屆花卉博覽會在常州舉行,地方政府同時希望引進文化項 目,就和陳履生接洽準備為他在武進區花博園區雅集園建“油燈博物館”和“陳履生美術館”。2013年9月22日,“陳履生美術館”開館,美術館主題建筑占 地兩千余平方米,內設兩個展廳和創作工作室。現在,油燈博物館也即將在金秋十月開館。
“我就想把自己幾十年來的收藏,中國古代文化中這 一物質和精神層面兼具的油燈在常州展示給大家,讓后人記住我們曾經有過的這一文化意象。”正值常州的“文化100”活動開展之際,陳履生提出了自己獨到的 見解,“大型的文化活動也好,博物館的建設也好,作為地方政府精心打造的文化平臺,公眾是其中的重要組成,沒有公眾的參與,這些文化活動就沒有特別的意 義,只有更多的公眾參與進來,這些才有意義。希望‘油燈博物館’與‘陳履生美術館’共同成為常州地區兩張新的文化名片。”
延伸閱讀
油燈見證中國千年光明史
油燈起源于火的發現和人類照明的需要,新石器時代類似陶制的盛食器“豆”,“瓦豆謂之登(鐙)”,上盤下座,中間以柱相連,雖然形制比較簡單,卻奠定了中國油燈的基本造型。
●戰國至漢代
到了戰國時期,青銅油燈已經得到了普遍的發展,此后,到漢代則形成了歷史的高峰,在這700余年間,一些構思巧妙、造型別致、制作精良、裝飾富麗的青銅油燈成為皇室的重器,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
南北朝青瓷油燈的出現,為油燈生產的材質多元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也為油燈的普及作出了貢獻。到隋唐五代,油燈出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各地具有地方特 點的瓷器紛紛涌現,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也豐富了油燈的形制。特別是唐三彩的出現,這種低溫陶以其色彩斑斕為一直是素色的油燈增添了絢麗的外表。
●明清時期
明清兩代的青花和粉彩陶瓷油燈,表現出了時代的特點。
清代的油燈整體造型上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是,受到宮廷審美傾向的影響,裝飾繁富,圖案細密。清代的玻璃燈應該說具有時代的特點,比明代油燈在制造工藝上有很大的提高。
●晚清至民國時期
晚清至民國時期,由于“洋油”(煤油)的輸入,各種各樣的“洋油燈”開始廣泛使用。后來,上海的一些民族工業開始制造洋油燈,這與上海灘上出現的具有殖民性質的洋房相匹配。
洋油燈在中國普遍使用到20世紀中期,直至電燈普及后,結束了油燈的實用功能。隨著中國的燈具進入了電力時代,從此,油燈也就離開了實用,進入了收藏領域。
編輯:陳佳
關鍵詞:中國最大油燈博物館 落戶常州 陳履生 捐4000盞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