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亞洲藝術品市場整體向好拍賣成績逆市上升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喜多川歌麿(1753—1806)《深忍之戀》以74.5萬歐元成交
藝術品市場泛亞洲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當下,中國、日韓、東南亞甚至印度等地的現當代藝術作品,在國際化的拍賣會和藝博會中同時出現,構成了亞洲藝術市場的交易矩陣。
以中國為例,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統計,截至6月30日,2016年春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為244億元,同比小幅下滑2.30%。在今年春拍中,中國藝術品在“量”方面同比均有不同幅度下滑,下滑幅度平均為15.42%。但拍賣數量的減少并沒有與總成交額產生聯動效應,2016年春季,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約為244億元,同比2015年春呈現小幅下滑,幅度為2.3%。
部分大拍賣行成績亦可圈可點,其中北京六大主要拍賣行成交額同比上漲約24%,香港4個主要拍賣行成交額亦同比上漲約5%。相比去年,雖然市場仍在調整中,但市場良性發展、向好轉向的態勢有所顯現。
亞洲拍賣成績逆市上升
據佳士得2016上半年報數據顯示,亞洲地區的銷售已占其全球總銷售的28%,其中佳士得香港30周年拍賣專場以超過高估的6.31億元港元的成績收官。蘇富比上半年的全球業績雖然出現兩位數下跌,然而亞洲地區卻逆市上升,從3.82億美元上升到4.6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
在法國,2016亞洲藝術品主題周完美收官,成功實現超過4200萬歐元佳績。其中波特爾珍藏、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喜多川歌麿的《深忍之戀》以74.5萬歐元創日本版畫拍賣世界紀錄。
近兩年,在香港地區的拍賣會、藝博會上,日韓和東南亞藝術家的作品明顯增加,并且也得到了一定數量買家藏家的認可,但藏家出手仍較謹慎。從今年香港的春拍來看,共有14個藝術家的拍場新紀錄誕生,其中有7個來自日韓,兩個來自東南亞。
亞洲藏家表現活躍
近年來,亞洲收藏家在國際上的勢頭正勁。來自紐約的藝術顧問溫迪·克倫威爾說:“亞洲藏家非常活躍我曾經從畫廊中聽到‘要維護好亞洲客戶’的說法。”
法國某藝術品經紀人表示:近段時間,印象派、現當代、古典家具、裝飾藝術、古董、設計、樂器等各個領域,以及各個價格區間,都不乏亞洲藏家的參與。除了眾所周知的大藏家劉益謙、王中軍、王健林等在海外高調購買西方藝術品,一些新藏家也逐漸開啟海淘模式。如中國新晉藏家曾強,在佳士得紐約春拍第一次出手就以330萬美元的價格競得伊夫·克萊因的《無題藍單色畫》。
巴塞爾前亞洲區總監、邦瀚斯前當代藝術部負責人任天晉表示,不少藏家在有了一定的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積淀之后,開始買進西方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并且并不局限于那些讓人熟知的名頭,甚至對一些剛出道的年輕藝術家表示出充分興趣。
在日本,同樣出現了令國際矚目的知名藏家。自2015年1月1日開始,日本將藝術品定為減價折損資產對象,對象從此前不滿20萬日元的“書畫、古董”,轉變為不滿100萬日元的藝術品。對于畫廊經營者和藏家來說,這項重大的稅制改革帶來了利好消息,藝術品收藏在日本愈加受關注。
在今年的紐約佳士得春拍上,日本藏家前澤友作以5700萬美元價格拍下讓-米歇爾-巴斯奎特1982年畫作《無題》,他還拍下理查德·普林斯《逃跑的護士》、杰夫·昆斯《龍蝦》、亞歷山大·考爾德《Sumac 17》,以及布魯斯·瑙曼《Eat War》,總值達8130萬美元。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在蘇富比全球拍場大力購買西方藝術的亞洲客戶人數上升12%,在蘇富比全球成交價最高的20件拍品當中,有8件由亞洲藏家成功投得。
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表示,亞洲地區的中國買家,每年總量的增長達20%至30%,“亞洲藏家對于亞洲業績的貢獻不僅在于亞洲的拍場,帶領亞洲藏家走出去,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亞洲藝術品市場 拍賣 浮世繪 亞洲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