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貿易焦慮癥”是個絆腳石
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面對全球貿易失速、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中國將“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作為杭州峰會重要議題之一,旨在重振世界經濟的貿易引擎,符合解決當前世界經濟難題的需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讓全球貿易遭遇冰火兩重天。危機前20年,國際貿易基本上以兩倍于經濟增長的速度擴大,各國盡享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推動貿易便利化成為大勢。世界經濟大船遭遇金融危機重創后,貿易遲遲無法收復失地,今年甚至將連續第五年增速低于3%,成為30多年來最糟糕的時期。
與需求不足的客觀原因相比,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更值得警惕。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本應是大力推進自由貿易的理由,但不幸的是,自由貿易成為經濟表現不佳的犧牲品。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G20成員2008年以來共采取1583項貿易限制措施。英國研究機構報告表明,美國過去8年采取了600多項貿易保護措施。關起門來看似自保,卻熄滅了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在貿易保護主義者眼中,本是雙贏的國際貿易成為了零和游戲。“貿易赤字讓我們每年都在損失錢,誰會這樣做生意!”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說。貿易保護主義者常拋出的另一個論調是,貿易赤字表明,進口導致的失業大于出口創造的就業。然而,這些計算得失的簡單化方法,在事實面前不堪一擊。2006年至2009年,美國貿易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5.8%下降至2.7%,卻沒有阻止失業率上升至近10%。很少有人看到失業背后的技術因素,但美國鮑爾州立大學的研究表明,2000年至2010年,美國制造業就業崗位減少560萬,其中85%是新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造成的。為此,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也不得不為貿易嚴正辯護:美國等國制造業崗位流失與進口無關,應保護全球貿易免遭此類批評。
美國《外交》雜志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貿易只是替罪羊,“貿易焦慮癥”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內機會消失和社會流動性問題”,“美國低技能的先輩通往中產階級的梯子已斷”。在經濟不景氣、自認沒有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時,人們容易遷怒于他人。但問題是,貿易不是造成失業的原因,貿易保護主義也不可能提供解決辦法。斬斷貿易鏈條不僅不會改變自身境遇,還會造成兩敗俱傷。美國家具行業2003年訴中國競爭對手“傾銷”,自中國家具進口陷入停頓,但從其他亞洲國家進口家具攀升,十幾年來本國的家具行業就業率持續下降,就是典型例證。
越是經濟增長乏力之時,越需要貿易引擎的拉動。破解保護主義難題,需要強化開放思維。只有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了,世界經濟增速提上去了,才可能讓更多人受益。G20杭州峰會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抓住了問題的根本,因此令世界充滿期待。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貿易焦慮癥” 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