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未曾斷滅的定窯之火
“展覽展出的孩兒枕、殿宇枕、嬰戲枕、童子持荷枕、龍型枕,帶官字款的盤口大瓶、直徑40多公分的大盆、盤龍燈、各式粉盒,金代印花模具及印花工具、執壺、外刻牡丹紋罐、另有三層塔式罐的殘器標本均是極為少見的定瓷絕品。 ”日前由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收藏委員會與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河北省玻璃陶瓷行業協會、河北省曲陽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宋代定窯文化高峰論壇在北京國中陶瓷藝術館舉辦。本次展覽上首次亮相的定窯不同歷史時期的釉色和胎體色系標本十分難得,為完整展現古代定窯的真實面貌,國中陶瓷藝術館館長、本次展覽策展人張守智如數家珍。從歷代的器型種類、豐富的釉色、精湛的工藝、豐富的文化內涵,全面佐證了定窯創燒于隋、盛燒于宋、衰落于元,盛燒八百余年的大窯風范。“展品中大多是殘器及標本,但雖殘尤真、雖殘尤美。其中很多器件可視為我國定窯史上難得一見的珍品。 ”張守智說。
參展作品之一
參展作品之二
本次論壇上,從事宋代定窯研究的著名學者、專家、研究員和幾十年來研究定窯工藝的老一代傳承人云集一堂,從多角度、多方位解析宋代定窯文化的精髓,目的是為了創建宋代定窯高層學術交流平臺,研討歷代定窯文化、講述定窯瓷器文化、工藝的精髓;建立準確的定窯瓷器文化傳承體系,記錄史料,在古陶瓷收藏進程中避免盲目,走上理性、健康、科學的收藏之路,同時通過論壇和展覽促進定窯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偉大復興。
產銷量和影響力曾“白了天下”
定窯是宋代五大官名瓷窯之一,方圓20多華里的古窯遺址群密布于今河北曲陽澗磁及東西燕川一帶,因宋時曲陽隸屬定州而得定窯稱謂。河北曲陽定瓷研究所所長薛行嶙在眾學者、專家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歷經多年深入研究和系統整理,將定窯釉色歸納為九大色系并總結出定窯自隋代創燒,歷經唐、五代、宋、金、元、明,直到現在定窯窯火未曾斷滅的結論。所謂定窯千年窯火未曾斷滅,薛行嶙解釋說,斷代特指定窯從官窯到民窯、從燒造令世人仰慕的優質白瓷淪為民用粗瓷的歷史過程,瓷史上認為斷代也是因為靖康之變之后,由于北方長年戰爭造成的窯場荒廢及大批定瓷窯工隨宋室南遷,加之定窯在歷經八百多年的燒造過程中,優質瓷土日漸匱乏,所以明代之后白瓷窯場逐漸荒廢,“但明代之后在曲陽縣的靈山鎮缸北一帶仍有零星的民窯續燒,主要是以燒制粗胎的盆、大缸等民用器物一直延續著定窯的不滅火種” 。
薛行嶙表示,定窯在唐中期已經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宮廷不僅派官員管理稅收,并為朝廷選供細白瓷器,所以唐代時期的定窯已經進入了宮廷。到了晚唐時期,有大量的官款器進入宮廷,至北宋,定窯已經幻化成一只白蓮,亭亭玉立、華彩照人。到宣和、政和年間,定瓷的生產已經進入了空前絕后的鼎盛時期,現存大量定瓷的官、新官、尚食局、尚藥局等官款,足以證明定窯與宮廷用瓷的密切關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徽宗所繪《文會圖》更能佐證定瓷在宋代皇室的地位。所以定窯以其精致的刻花、劃花、印花技藝,與汝、鈞、官、哥并列為宋代五大官窯名瓷,而譽滿天下。元代文人劉祁在《歸潛志》中記載:“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可見定窯白瓷影響以及行銷之廣,以至于“白了天下” ,所以它的產銷量和影響力在當時堪稱之最。
展覽展出的銘文標本,其中有“尚食局”“尚藥局”官款器物,還有出現于晚唐至北宋早期的帶有“官”字、“新官”數件標本,另有“喬位”等其它銘文的標本。東方定窯俱樂部秘書長陳麗莉在論壇中以《定窯銘文概述》為題做了專項講解,重點闡述了“尚藥局”官款銘文標本,“我們在采集標本的時候,發現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殘片,盒子上面上刻龍紋的均為尚藥局官款,但器型比較單一,尺寸大小不等。目前只有在浙江省博物館有唯一的完整器,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遠東博物館有半只。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完整器器身呈筒形,平頂邊緣略鼓,盒上下均有雙旋紋,子母口,盒蓋與盒身靠口沿處釉下橫刻‘尚藥局’三字。尚藥局胎質細白堅致,釉面瑩潤,部分釉色微黃,但盒蓋全部為刻劃云龍紋圖案,且精美細致,采用釉下刻款,銘文書寫方世玉字體大致相同,有一定的規范。 ”
品類豐富難于鑒定
定窯在宋代五大官窯中被當代學者和藏家認為是最為豐富的一種,或許讀者能從故宮的收藏中窺見一二。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宋代古陶瓷專家馮小琦介紹說,宋代五大官窯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瓷器的重點。其中汝窯20件,官窯45件,哥窯64件,定窯388件,鈞窯427件,共計944件,不排除有些還未被統計進去。“在這些藏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定窯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代,元明時期的也有,所以定窯的燒制如果大范圍來講,可能時代拉得更長。從它的品種來看,故宮收藏的器物主要以白瓷為主。除了白釉之外,還有醬釉、黑釉、綠釉刻花品種,前不久我還第一次見到了三彩,甚為漂亮。 ”馮小琦長年研究宋代古陶瓷,她認為:“定窯乃五大官窯當中內涵最豐富,品種最多樣的。僅是定窯的綠釉,色彩變化就很多,有翠綠的,也有春綠色,每一個品種都有很多樣。 ”
印花、刻花產品是定窯瓷器類別之大宗,展覽上精選百余件的精美定窯印花標本,紋飾清晰,層次分明,刻畫的龍紋極有張力,形象生動,體態飄逸。定窯是以紋飾見長的窯口,這次展覽中的紋飾有中國傳統虛擬的龍、鳳紋飾,還包括動物類、禽鳥類、人物類、花卉類、博古類等。正是基于定窯豐富的品類,給鑒定工作帶來了難度,馮小琦這十幾年帶著組隊的年輕人一直在做古窯址調查,“我們調查的數量越多,就越難下結論。現在跑了12年的調查,將近370多處窯址了,看多了,發現我們現在掌握的材料其實是當年生產的一小部分,每個窯的內涵都非常豐富。 ”馮小琦綜合自己多年的經驗認為,“鑒定古陶瓷一方面是時代的鑒定,此外就是窯口的鑒定,這是有難度的,各個窯從早燒到晚,一直到結束,地點在不斷地變化,它的風格面貌也在不斷地變化,而且每個窯之間我們看同時代的互相模仿、學習、交流,為斷定其生產地點增加了難度。另外是真偽的情況,現在全國各地都在仿古,仿得非常好,這個也給鑒定帶來了很大的難題。 ”馮小琦說,“研究一個窯的器物要把傳世和出土的結合起來,要把國家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結合起來,這樣我們看的資料會更豐富,對窯口的了解會更深入,我們窯址調查的經驗是每到一個地方,既看窯址也看博物館,既看私人收藏也看市場,綜合下來就對這個地區的窯有了一個具體的了解,這是一個學習的好方法。”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定窯 孩兒枕 陶瓷收藏 古窯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