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折扇的脊骨:開合自如的手工之美
在古今各類扇子中,開合自如的折扇可謂是最為靈巧便利的納涼工具了。說是納涼工具,但此話也不太準確到位。要完整全面地定位折扇,由于折扇中附屬了書畫與雕刻藝術,折扇應該是一種藝術性和實用性賞用兼備的物品。
折扇收攏時只區區一尺間模樣,攜帶者藏在袖管內,或插在腰際間都不顯山露水。但一當打開后,孔雀開屏般的容貌又十分令人賞心悅目。而這靈巧的開合,便利的與 人相依相隨的特點都來自于折扇那副脊骨。折扇的兩片大扇骨和內里的十多根小扇骨被工藝師用一根扇釘堅韌不拔地穿綴于一體,承載著折扇一生的功能。
一把紙折扇,外部的這兩片扇骨可以被稱為是扇子的主心骨。折扇收攏后濃縮成的最基本的形狀,此形狀就像一把有姿有態的小尺,隨著主人攜手而行,優哉游哉。有人將這種開合自如,小巧雅致且又攜帶方便的折扇稱為游動的“天然空調”。不過,現在的人們玩賞紙折扇,也如古代文人雅士那樣,較少地從納涼的功效上去考量它,而更多地是從賞玩書畫藝術的情致中獲取收藏樂趣。這同時也就給折扇外部這兩片扇骨提出了如何更藝術化和情趣化的審美要求。
折扇的扇骨按材料的分類上說可謂品種繁多,千姿百態。細數說來大致有各種竹骨,如湘妃竹、梅鹿竹、佛肚竹、方竹等;另有黃花梨、紫檀、老紅木、烏木、雞翅 木、黃楊木等;還有象牙、玳瑁等等。按工藝而論既有刻竹或木雕的,也有漆藝的,還有鑲嵌螺甸的,甚至還有象牙雕刻和燙金工藝的多種多樣,可謂花樣百出。可 貴的是那些天生麗質的湘妃竹、梅鹿竹等等,她們身上美麗的斑紋一如毛澤東那首著名的《答友人》中“斑竹一技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的詩句那樣,為小小的折扇著上了一件霓裳羽衣。
然而,眾多折扇的扇骨皆用素面的竹片制成,且需通過竹刻藝師在上面雕荊鏤楮,使其更具觀賞性和藝術性。在小小的一 片扇骨上刻劃人物肖像過去比較少見,而將人物形像“形神兼備”地雕刻出來更不容易,古時候只有清代嘉定派竹刻家方絜擅長此道。大玩家王世襄在《竹刻鑒賞》 中評論“方潔以擅刻小影稱著,像面如瓜子,而眉目清朗,鬚髯楚楚,癯然一叟,似曾相識,足見名傳不虛”。方潔以傳統刀法雕刻人物,主要還是以線條為主。
扇骨上的竹刻主要有“留青”與“淺刻”這兩種傳世技藝。“留青”竹藝又稱皮雕,這實際上是一種從古老竹藝的深雕、透雕中脫胎而出的新穎的竹雕樣式。新竹未雕 之時,這竹子外有竹皮,皮下有竹青,皮內有竹簧。留青,即是將竹皮剔去后露出竹青,雕刻中將竹子表面一層青筠上雕刻圖紋畫意,然后鏟去多余的竹青,露出竹 簧(竹肌)的底子。在這薄薄一層青筠上,擅長書畫的竹刻家還常常能巧施“留多留少”的刀下功夫,使作品呈現出層次豐富、明暗相間的藝術效果,隨著細膩精確 的刀法,那竹雕中山水樓閣、神仙瑞獸等各式畫卷如抽絲剝繭一般層層迭現于人們的眼前。
與留青竹刻競相爭艷的“淺刻”竹藝,也頗能施展于咫尺方寸的扇骨之上。與“留青”所不同的是淺刻竹藝可以不施畫稿,以竹人自己擅畫的基本功直接以刀代筆,在竹片上刻畫各類山水人物和花鳥果卉等。淺刻竹藝最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筆墨意蘊。你看那竹刻藝師在小小一片扇骨或一塊竹臂擱上深一刀、淺一刀地刻畫心中的 畫境時,那抑揚頓挫的刀韻隨著竹刻師的呼吸在一點一滴的滲透和渲染。在一片片經淺刻刀筆雕刻的扇骨上,咫尺天涯間似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畫藍圖。無論其竹 刻畫面上跋山涉水的行旅,還是綠塘中風姿綽綽的蓮荷;抑或有高山仰止飛流而下的懸泉瀑布,清溪灘頭舉目望遠的平沙落雁……淺刻竹藝能在僅有的尺幅間施展它 微中見宏的境界。也讓人們手持一把把這種被稱為懷袖雅物紙折扇時感受竹刻與書畫藝術共有的美學情趣。
應該說,這微小精致的竹扇骨,無論是那些天然不事刀工的湘妃竹、梅鹿竹、佛肚竹骨之類,還是經竹雕師巧奪天工之手精雕細刻后呈現優美畫境的藝刻竹骨等等,前者呈現其天生麗質之美,后者展現能工巧匠的手藝之美。兩者實質上最終是殊途同歸,共同為這千古不朽的折扇藝術打造了一副硬錚錚的脊骨。
編輯:陳佳
關鍵詞:折扇的脊骨 開合自如 手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