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人民日報:保姆式扶貧不可取 卻仍大行其道
兩幅關于保姆式扶貧的圖景,在腦海里轉悠,揮之難去。
一幅是多年前在云南掛職,去滇西北山區調查時見到的輸血式扶貧。要過年了,鄉村干部準備好了一些年貨和慰問金,來到一戶特困戶家門口。敲了半天門,只有應聲,不見開門。因為家里太窮,主人在家里找了半天衣服,希望換件干凈點的、沒有補丁的衣服見客人。對于這樣的特困戶,為什么扶貧多年情況依然不見改善呢?干部回答,不好弄,這家主人把每年發的扶貧資金大部分都拿去買酒喝了,勸也勸不住,只能像保姆一樣時不時地來看看,需要什么,就給他添補點什么。
另一幅是前不久在吉林松花江邊調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時見到的造血式扶貧。農口結對幫扶了一個村子,為到2020年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把部分玉米大田調整為種植經濟作物。從立項到實施,干部們干勁大,但到種植時卻找不到人手,于是干部集中時間栽插種苗。田間管理同樣找不到人手,干部又花插著來管理。收獲時依然找不到人手,干部又集中來搞收獲。銷售時還找不到人手,干部只好讓機關買一部分,到市場銷售一部分。村民在干啥呢?種經濟作物復雜、費神,不太情愿。加上現在青壯勞力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數上了年紀,誰還會跟你搞什么結構調整?這種保姆式扶貧,一定程度上變成了“干部干、群眾看”。
白貓黑貓哪個好?最終還是要看效果。一開始,群眾反映,干部真好,什么都想到了,讓我們得到了實惠。可保姆式扶貧的“毛毛雨”下著下著,人們自然產生了麻木感,再接著就是感受不到。于是,有人反映,這么費勁,還不如直接把錢發給大家算了。
既然效果不好,為什么保姆式扶貧多年來一直還能大行其道?從工作方法上看,干部駕輕就熟,游刃有余。從貧困戶接受程度看,易于推行。過去是簡單的輸血式扶貧,送幾袋米、幾袋化肥。現在是新形勢的造血式扶貧,貧困地區需培育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然而,貧苦戶依然難以買賬。細究起來發現,保姆式扶貧,更多的是從干部這一側出發,而沒有了解和尊重農民的意愿。真正激發貧困農民的內生動力,讓他們全身心參與進來,在政府的幫扶下,為改變現狀付出努力,這樣才能真正徹底脫貧。如此看來,保姆式扶貧實不可取!
不破不立,新時期必須把精準扶貧這個脫貧攻堅方略頂在前面。
變保姆式扶貧為精準扶貧,除了精準識別貧困人口、貧困原因,還要了解貧困戶意愿,梳理本地區的優勢。貧困戶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各地適宜發展什么,不適宜發展什么,潛力在哪兒,有無前景,都必須有一本細賬。要精準對接市場。訂單農業是有效保障各種農產品銷路的路條,對接超市、互聯網,是保障各種農產品賣得出去的平臺。要完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通過堅持創新、激發活力、壓實責任,開創精準扶貧新局面。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扶貧 保姆式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