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創衛要少一些“形式主義”
一個真正“衛生”的城市,首先是一個正常、有序的城市,所以創衛也要以人為本,多聽取民眾評價,而非單向的行政考核。
據報道,從7月下旬開始,濟寧市任城區的大街小巷,一個提著笤帚、抓著抹布、戴著紅袖章的群體很是“扎眼”。他們是機關的公務員,為“確保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暗訪考核”,任城區發動全區各級部門立即進入臨戰備考狀態。公務員掃街,正是“備考”的重要一環。
盡管當地回應,“創衛”事先做了統籌安排,不會影響日常工作,但輿論質疑聲還是洶涌而至。也難怪,把公務員都趕到街上去“接地氣”,勞師動眾到這地步,已不僅僅是形式主義了,而是行政運行思路出了問題。
得看到,全國衛生城市創建盡管起于1990年,但它其實是更早的群眾衛生運動的延續,也帶有時代烙印。但迄今為止,那些鉚足了勁兒創衛衍生的怪象已然頻出,濟寧任城區的公務員全動員,不過是又一次呈現。
“創衛”本意本不只是打掃衛生、清潔街道,而是要“著力解決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大衛生問題”。當地政府將其理解為“掃街”,顯然是把宏大主題窄化了。其中不排除有形象工程的考量,也與政績訴求的急功近利有關。實際上,這也是有些地方行政運行的路徑依賴,大家都這么干,一直以來也都這么干,那就接著這么干。
而從具體路徑看,把力量都用在表面,功夫做足、姿勢到位,可操作性強,效果也更直觀。畢竟,公共衛生問題改善非一日之功,勤修內功,或許遠不如掃街換牌匾拆報亭驅趕小販等有“觀賞性”。正因如此,近來一些地方為創衛而關閉報刊亭飯店、取消公務員休假等鬧劇才屢遭曝光。
也許有些地方主政者也認同運動式創衛的弊端,想先過了這一關,嗣后徐圖改善。但運動式治理模式往往具有連續性。況且,形象政績導向下的權力擴張沖動,經常會扭曲某些具體的行政目標,比如把創衛變成“創偽”,把以人為本搞成滋擾民眾,把接受暗訪搞成應付暗訪,把長效工作搞成臨時突擊……
事實上,多年來各地屢屢曝出的丑聞,讓不少人都對“創衛”方式產生懷疑。組織者也曾做出過求變的努力,如要求各地不搞花架子,避免擾民或增加群眾負擔,以及加大暗訪力度等。但這次任城當地出具通知稱,專家組將于8月1日至10日“來本小區暗訪”,那些公務員掃街備考“暗訪”,也表明:“創衛”在很多地方、時候已變成某種你應我和的鬧劇,成了“轟轟烈烈搞形式,認認真真走過場”。
所以現在的問題,不是條文規定的修修補補,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衛生城市。無論是“創衛”的城市,還是衛生城市的評價方,均應該在此基礎上反思。最終,讓“創衛”遠離表面功夫,最終變成市民的現實福利。
眼下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清理各類達標、檢查評比和示范創建活動項目。借此契機,也有必要檢視“創衛”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并對其改進了。一個真正“衛生”的城市,首先是一個正常、有序的城市,一個著眼于斯土斯民的長遠福祉的城市。所以讓創衛更注重以人為本,多聽取民眾訴求和評價,少些形式主義表演,已是迫在眉睫。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創衛 形式主義 衛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