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企業把投資轉向海外? 發改委回應民間投資熱點問題
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 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9%,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制造業投資增長3.3%。基礎設施投資比較強,因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有擠出效應?企業把投資轉向海外?下一步如何對癥下藥促進投資?允許金融機構依法持有企業股權有哪些約束點?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2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對相關熱點問題一一進行了解讀。
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有擠出效應?
“基礎設施投資比較強。這里會不會有政府擠出,這里我負責任的講沒有。”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25日在發布會上表示,政府投資和民營投資有不同的領域,在不同的領域下各自發揮著互補的作用。
張勇介紹,國家預算內,各級政府的投資加起來只占投資規模的5%。2004年的投資改革文件已經明確政府投資逐漸從競爭性行業退出,政府投資主要是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項目。當前,投資下行壓力大,民間投資回落比較快,政府投資要加大一些力度,包括使用專項建設基金,干一些應該干、必須干、早晚都要干的事情,可以起到促投資、穩增長的作用。
張勇稱,民間投資的回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民間投資領域主要是制造業和房地產,這兩個行業市場化程度最高。但一些傳統行業當前存在創新力不足、結構調整難度比較大的情況,民間投資勢必對市場有一個選擇,使得投資腳步放慢。當然還有投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都導致民間投資比較弱。
企業把投資轉向海外?
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累計888.6億美元,同比增長58.7%,對外投資主要流向商務服務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和采礦業。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可能導致一些企業把投資轉向海外,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對此,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兼投資司司長許昆林表示,多方面因素促進了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
一是,內生動力激發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國內企業為了獲得境外自然資源、先進技術、人才開拓全球市場,在全球配置產業鏈,不斷擴大對外直接投資需求。外部環境方面,現在有些國家實施本土化生產的要求,有些發達國家實施再工業化戰略,招商力度不斷加大,也促使國內企業對外直接投資。
二是,政策也在鼓勵引導企業“走出去”。全球化背景下,企業有一段時間“走出去”的直接投資會比較快。從政府的角度,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的引導,讓他們不要盲目地“走出去”,還要提醒企業注意各種各樣的風險。另一方面,要打造良好的國內投資環境。包括要創造更加開放、透明、公平、友好的投資環境,還要加大招商力度,打造成本更低的投資環境。
下一步如何對癥下藥?
政府需對企業加強培訓、引導
“確實,還有融資難、融資貴、玻璃門、彈簧門這些政府服務不到位的問題,這些問題刻不容緩需要解決”,張勇表示,另一方面市場問題的解決還需要通過加強培訓、引導,發現新亮點。
該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堅決取消、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堅決砍掉不合理收費……國務院辦公廳4日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就促進民間投資開出七大“良方”。
7月18日,國務院《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正式公布實施。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特別是投融資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改革的指導意見。
張勇介紹,意見具體主要亮點是:一是,推行首問負責制,要加強政府服務,不是說受理了就完事了,受理了就要負責任;二是,探索不再審批的管理模式;三是創新“多評合一”的中介服務新模式;四是,編制三年的投資滾動計劃;五是,試點金融機構依法持有企業股權;六是,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
金融機構可依法持有企業股權
對于市場關注的“金融機構依法持有企業股權”問題,張勇表示,我國的《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是商業銀行,主要從事貸款業務,不從事直接投資業務,當然也賦予了國務院一個批準的權限。允許金融機構從事試點工作,是希望更好地使金融和實體經濟有機地結合起來,互相推動、良性發展。
張勇強調,金融機構依法持有企業股權要以適當方式、要依法、要試點,進一步總結、完善,然后才能進一步推廣。
PPP模式是改革創新中推進的一種方式
張勇指出,現在國內PPP發展加快。社會資本的充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領域在不斷地拓寬。特別是在社會事業領域,包括養老、醫院等本來政府需要建的領域。“但不是特許,不是允許你收費,而是你建成、你經營,政府每年按照約定給你預算內的資金補助。”
“我們現在和財政部共同推進PPP模式,這種模式只是我們投資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還不能把PPP模式變成一種新的投資整體方式,只是改革創新過程中,推進的一種方式。”張勇強調。(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民間投資 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