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東莞或試點“取消普通門診輸液”
消息一出爭議四起,有人贊同稱能遏制不合理用藥,有人認為需結合臨床判斷不應“一刀切”
全國多地已逐步取消門診輸液 羊城晚報記者 王俊偉 攝
羊城晚報訊 記者文聰報道:從去年開始,全國多地紛紛控制或取消醫院門診輸液治療,毗鄰東莞的深圳,近期也有多家醫院自行提出停止門診靜脈輸液。
東莞市衛生計生局有關負責人6日透露,東莞會結合分級診療來逐步推進此項工作,或先行選取幾家醫院試點,考慮取消普通門診輸液。有部分醫生坦言,臨床上患者、疾病有個體化差異,不應該搞“一刀切”。
現狀:抗生素占輸液藥六成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一直提倡的用藥原則。雖然國家并未對醫院的門診輸液作出統一規定,但截至目前,全國多個省份已明確出臺對門診輸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而繼港大深圳醫院之后,深圳寶安區人民醫院和深圳福田人民醫院分別從今年4月、6月起停止門診成人患者靜脈輸液。
據東莞一家三甲醫院藥學部的負責人介紹,按照診療規范,目前東莞各大醫院的門診靜脈輸液主要有兩種,一是腹瀉嘔吐嚴重或身體比較虛弱、難以進食的病人,為了預防出現脫水和電解質混亂,輸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等;二是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等細菌感染時需要抗生素給藥。
“輸液的藥物中,有六成以上是抗生素藥物,所以‘取消門診靜脈注射’的做法也普遍被認為是為了遏止抗生素濫用。畢竟頻繁使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后果就是耐藥性,導致某種抗生素對治療感染疾病不再有效。”這位負責人說。
主管部門:結合分級診療推進
據了解,此前出臺的《東莞市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實施方案》中,就特別強調嚴控抗生素使用。方案提出,要加強合理用藥,運用處方負面清單管理、處方點評等形式控制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至2017年底前,綜合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60%,其他類別醫院達到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指標。
“近年來東莞一直在嚴控抗生素的使用以及門診輸液,并且將相關指標納入到了醫院質量評選中,情況也在逐步好轉。”東莞市衛生計生局醫政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多地“取消門診輸液”的措施,東莞也已進行了相關調研,目前的觀點還是不能“一刀切”,不能一下子全面停掉門診輸液。
該負責人解釋說,首先要考慮就醫習慣問題,畢竟長期以來,患者已養成了看病輸液的觀念,還需要有緩和的地帶,否則遇到一些不理解的患者,容易激起醫患矛盾;此外,疾病本身具有復雜性,病情進展也比較快,全面叫停門診輸液,擔心會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但總體來說,控制門診輸液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東莞會結合分級診療來逐步推進取消門診輸液。不排除會先選取幾家醫院先行試點,主要考慮取消普通門診輸液。”
各方聲音
支持:兒科門診輸液低于一成
“很多感冒發燒其實沒必要靜脈注射,更沒必要使用抗生素。”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副院長駱慶明說,“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感冒患者確定合并細菌感染,我們在檢查檢驗后發現細菌感染嚴重,或已引起肺炎,才會考慮使用抗生素。”
駱慶明還表示,腹瀉很多時候也是由病毒引起的,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如果上吐下瀉患者有輕度脫水情況才會考慮口服補液,只有脫水嚴重才會考慮靜脈注射補液。“我們現在提倡如非病情必需,盡量不輸液,兒科門診輸液量已經低于10%。”
反對:患者疾病有個體化差異
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雖然醫生們都一致認為“取消門診輸液”能有效控制抗生素濫用,但也有部分業內人士坦言,臨床上患者、疾病有個體化差異,需要接診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病情反應來判斷,不應該搞“一刀切”。
東莞某公立醫院的內科主治醫師稱,如果取消門診輸液,那今后患者需要輸液就只能通過急診和住院兩個途徑,但急診一般是看急癥,住院一般是重癥,對一些非急癥又非重癥的輸液患者來說就很尷尬。比如,一些泌尿系統感染患者是不需要住院的,也不算急癥,但使用抗生素靜脈注射才更有效果。
對于“取消門診輸液”這個做法,患兒家長林女士表示不能理解,“小孩子身體抵抗力弱,有時候吃一個星期的藥也不見好,那樣大人小孩都遭罪。打吊針雖然有一定的弊端,但見效快。”
編輯:趙彥
關鍵詞:東莞試點 取消普通門診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