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長江陷“化工鎖江”困局 石化走廊暗藏災難性污染隱患
編者按:長江被稱作中國生物多樣性基因庫,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年初,中央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對長江經濟帶的全域發展進行了重新謀劃,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置于壓倒性的戰略地位。記者近期走訪長江流域近10個省市發現,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同時,各地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些生態指標出現了歷史性的拐點。點擊進入下一頁點擊進入下一頁
然而,長江生態安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干流近岸水域和部分支流污染嚴重,上游水土流失問題突出,中下游濕地湖泊生態功能加速退化,湖泊水庫普遍富營養化,生物多樣性下降明顯,長三角海水倒灌愈演愈烈……同時,重重環境風險隱患也直接威脅經濟增長和人居安全,進而影響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上述種種生態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其中工農業生產排污、水電站無序規劃開發、居民生活垃圾處理不當等現狀尤為值得深思。作為事關我國改革發展全局綠色新引擎的著力點,如何加強長江流域綜合治理,更有效地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已成為擺在長江經濟帶面前的一道關鍵性課題。
40多萬家化工企業,化工產量約占全國的46%,干線港口危險化學品年吞吐量超過2億噸……記者近期跨多省市調研發現,長江兩岸重化工企業星羅棋布、化工園區煙囪林立、化工“三廢”偷排問題突出、化工溯江而上“梯度轉移”趨勢明顯。華夏母親河長江,正深陷“化工鎖江”困局,水安全警鐘時時敲響。
沿江很多干部和專家學者建議,當前亟待優化沿江化工產業布局,從嚴準入從嚴治理;建立負面清單,下決心淘汰高污染落后產能;鼓勵產業升級、循環低碳發展;建立健全跨區域的協調機制和聯防聯控體系,確保一江清水延綿后世。
“石化走廊”暗藏災難性污染隱患
化工產業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運輸成本、取水、環境承載力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化工企業多采取沿江、臨海布局模式。久而久之,化工產業在長江流域星羅棋布,密集區還在不斷向上游、支流拓展。
在重慶三峽庫區,化工為第一大產業,長壽、涪陵和萬州等3個區正在分別打造國家級天然氣化工基地、全國最大的化肥生產基地和西部基本化工原料及化工建材基地。四川瀘州等地也在大力發展天然氣化工業,并在長江邊建成了瀘天化、川天化和北方化工等3個化工園區,川渝沿江地區形成連片“化工帶”。
貴州省正在長江支流烏江流域新建三大磷化工企業,達產后每年將累計產生約860萬噸磷石膏。
環保專家認為,若不全面實施對磷石膏的綜合利用和標準渣場建設,環境污染將可能是災難性的。
此外,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也興建或承接了大量沿海轉移而來的化工企業。
湖北某縣前些年在臨港地區新建了一個工業園區,引來的多是在宜昌、岳陽等地待不下去的小化工。
江蘇省環保部門一位干部介紹,太湖藍藻危機后,太湖流域先后關閉4400多家化工企業,這些企業一部分轉移到了蘇北,還有部分被安徽的縣市奉為“座上客”。“污染源跑到我們上游去了,影響反而更大。”
目前,長江上游宜昌、長壽、萬州、涪陵等化工園區相繼建成,加之長江中下游南京、儀征、安慶、九江、武漢、岳陽等地是我國傳統石化產業聚集區,長江成了“石化走廊”。
密布江濱的化工排污口,猶如伸進長江肌體的一顆顆“生態炸彈”,威脅著沿江地區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惡意偷排突發水污染風險很高
近年來,沿江地區加強環境治理,一批高污染重化工企業被關停,倒逼企業紛紛加大環保投入。一些企業積極履行主體責任,不斷增加環保投入。不過,部分企業肆意偷排粗放發展、產業布局無序、現有重污染企業搬遷安置問題依然突出。
湖北楚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中間體及活性染料生產企業,每年為當地貢獻5億多元的稅收和3800多個就業崗位。湖北省副省長曹廣晶介紹,目前這家企業因惡意偷排已被勒令停產整頓,多名相關責任人被刑拘,已下達行政處罰3000多萬元,相關調查仍在深入。
記者了解到,2015年以來,湖北省共關閉重污染企業150家。“十二五”以來,江蘇關閉了7000家化工企業。
湖南省改革辦常務副主任秦國文則介紹,2008年以來的7年間,湖南省為了“一江清水入洞庭、進長江”,以建設兩型社會為主線,先后啟動“碧水湘江千里行動”、湘江治理“一號工程”、“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等措施,不僅關閉大批污染企業、停止審批水泥和鋼鐵新增項目,還投入資金350多億元,實施重點整治項目1740多個,重點區域如株洲清水塘、衡陽水口山、湘潭竹埠港等重化工污染威脅湘江問題得到遏制。
一些企業也積極履行主體責任,不斷增加環保投入。中國石化武漢分公司安全環保處處長劉學東介紹,“十二五”武漢石化光煉油部分的環保投入就超過5億元。煉油能力從年加工量400萬噸到800萬噸,但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
然而,部分企業肆意偷排粗放發展、產業布局無序、現有重污染企業搬遷安置問題依然突出。
記者在長江下游一個濱江化工區看到,一家有色冶煉中外合資企業經過處理達標排放的廢水十分清澈,但這家企業所在工業園區其他企業排放的廢水,卻呈赤黃色并夾雜著大量絮狀物。看著排入長江的清流和濁流逐漸合二為一,這家合資企業負責人只能一聲嘆息。
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環保部門發現有化工企業竟將暗管布設在環保部門的自動監測點位前方,再引干凈的水往監測點位流過,惡意隱瞞偷排;還有的企業,將排污暗管從江底伸向江中,把污水“注射”進長江的肌體。
記者沿江采訪還發現,長江干支流沿江城市大多將化工區布局在自己城市的下游,距下游城市取水口很近,“取水口、排污口犬牙交錯”現象比比皆是,突發水污染風險很高。
轉型要決心更要良策
在長江流域,化工企業轉型升級乃至綠色搬遷、關停,是一個從政府到民間認同度都很高的共識。但要做到這一點,面臨資金、社會穩定、后續處置等多重困境,這是沿江省份普遍面臨的難題。
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江之濱,原國家精細化工基地竹埠港28家化工企業已全部關停。但隨之而來的,是當地經受轉型帶來產值下滑、搬遷成本高昂、污染治理難度大等“陣痛”。
湘潭市發改委副主任沈玉明說,竹埠港化工企業退出面臨資金缺口較大、企業征收情況復雜等不穩定因素。
“一些化工企業關停比生產還危險,關停不光是要有決心,還要有應對措施和配套。”湘潭市岳塘區副區長黃建平說。
三峽大學校長何偉軍等專家認為,從長江大開發到大保護,這個轉變非常及時。化工是產業經濟之基,也是污染大戶,關鍵要在優化布局、綜合治理、轉型升級等上下功夫。
各方建議,要從如下層面將長江化工產業納入綠色、低碳、循環、規范的軌道上來:
首先,應加強宏觀調控優化產業布局。黃建平建議,國家對長江沿岸已布局的重化工產業進行排查,在加大生態和環境方面投入的同時,根據需求總量進行產能總量控制,根據功能區劃合理布局,污染物排放既要達標又要進行總量控制,倒逼企業通過技術升級、轉型發展實現污染減排。建立負面清單,堅決淘汰落后、高污染的小散亂化工企業,重點扶持技術創新、競爭能力強、環境友好的優質企業。
其次,要推進企業入園從嚴監管。曹廣晶認為,企業在線監測必不可少,還需大力推進園區公共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污水統一入園統一排放。湖北興發集團總經理助理陳曉清認為,化工產業可通過循環化改造健全企業內部循環經濟體系,實現污染物大幅減排。目前興發集團宜昌精細化工園區內固廢、工業水、廢熱利用率均達到了95%以上。
此外,要健全體制機制,消除環境風險隱患。一些專家建議,國家層面應該建立長江流域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建立上下游環境信息溝通、共享、通報、會商制度和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實時監控長江流域環境狀況;重大開發、建設項目須征求下游省份意見;實施跨區域重大突發事件聯動處置,重大案件聯動執法。
編輯:曾珂
關鍵詞:化工鎖江 長江陷化工鎖江困局 石化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