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顧雛軍案是民間投資政策的南門之木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6月23日)有媒體報道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昨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民間投資政策落實專項督查工作匯報。上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曾發出通知,要求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為此,國務院派出了9個督查組分赴18個省(區、市)開展實地督查。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是針對督查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以促進民間投資政策的落實。
上述報道稱,督查組發現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如部分法規政策不配套、不協調、落實不到位;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資源配置和政府服務等方面難以享受與國企同等待遇;融資難融資貴、繳費負擔重;一些干部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少數地方政府失信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最近一些年來,從政策層面講,促進民間投資的措施已經不少,但實際效果不盡理想。早在十多年前,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非公36條”)。其后5年,《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36條”)出臺,國務院有關部門也就此制定了42項配套實施細則,并且國務院也同樣派出了督查組分赴各地檢查“新36條”政策落實情況,督查組也就發現的問題提出明確整改意見,“對于督查組提出的意見,各地表示將認真進行整改落實”。
不過,至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情況已經到了非常不容樂觀的地步。有統計顯示,今年前4個月,民間投資增長額僅5.2%,比一季度下降0.5個百分點,不僅增速降低,而且低于同期全社會投資增速5.3個百分點,占全社會投資比重也下降3.2個百分點。去年發布的民營企業藍皮書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生15萬家民營企業,倒閉10萬多家民營企業;60%的民營企業在5年內破產,85%在10年內消亡,平均壽命只有2.9年……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況?為什么促進民間投資、推動民企發展的政策達不到預期目標?
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許多,但是,一些與民間投資直接關聯、與政策可信度直接關聯的典型案件總是沒有進展、遲遲沒有結果的現實,是民間投資裹足不前、民企資本抽走外流的重要原因。這些案件中,顧雛軍案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對于講求實際的民企資本來說,紙面上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當然是利好消息,但其更要親見一些資產安全案件的最終結果,并以此作為檢驗政策可否落實的證明。正是在此意義上,顧雛軍案就是民間投資政策的南門之木,其結果是相關政策取信于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家的實際例證。
在許多情況下,制定、頒發乃至落實文件,其效果常常顯示在一個案件上。民間投資和民企發展的后顧之憂,就是其在做大做強之后的資產安全有無保障。這也正是在顧案鑄成之后的幾年中,相關政策出臺不少,但民間投資和民企發展起色難盡人意、難以到達政策預期目標的重要原因。而對有關部門而言,此所謂南門之木,究竟是搬不動,還是不想搬呢?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顧雛軍案 民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