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別讓網絡狂歡傷害法治尊嚴
網絡狂歡是一種比較奇特的網絡現象,在很多領域都有所體現。一句普普通通的話,一張日常生活的照片,都可能引起無數人圍觀
“6·18”“雙11”“雙12”……最近數年來逐年被刷新的電商平臺單日交易額一直被認為是“獨特的商業現象”,體現著我國活躍的電子商務發展態勢。然而,狂熱促銷、居高的銷量背后,價格虛高、節后退貨潮、刷單、捆綁促銷、變相清貨等也成為消費者對網購促銷節的另一印象(6月20日新華網)。
隨著電商的蓬勃發展,人們逐漸發現生活中似乎多了一些節日,產生一種隔三岔五就得去慶祝一下的感覺。就拿剛剛過去的“6·18”來說,據媒體報道,“今年5月18日,京東就啟動了‘6·18’,拉開年中大戰的序幕。隨后,天貓打造‘6·18超級粉絲狂歡節’,亞馬遜主打海外購,蘇寧易購推出‘K.O6·18’……國美在線、當當網、1號店、唯品會、蜜芽、拼多多等電商也加入‘戰局’?!贝饲暗摹半p11”“雙12”已經讓人們見識了一些網絡商家和購物者的瘋狂,如今“6·18”的火爆程度也不遑多讓。
電商不僅僅是熱衷于憑空制造節日推動一波又一波的網絡購物高潮,對于一些原本就存在的節日也是大肆宣傳炒作,比如父親節、母親節。每到這個時候,點開電商精心制作的那些溫情脈脈的網頁,人們都會感到如果不從上面買兩件東西簡直是人生的一大不孝。
人們應該記得,“雙11”的“學名”叫做雙11網絡購物狂歡節,電商制造節日或者炒作節日的重點,其實就在于構筑一種網絡狂歡的氛圍。當消費者深受網絡狂歡氛圍的影響之后,就會積極尋求融入網絡狂歡氛圍之中,其表現形式就是不停地購物,進而忽略了商品本身對自己是否有用。所以網絡狂歡氛圍的一旦形成,很多消費者就感到難以抗拒,恨不得在一個購物節把一年的東西都買齊,這就為電商實施一些違法違規操作提供了機會。關于網絡購物節的負面新聞人們已經聽得多了,包括媒體報道中提到的“價格虛高、節后退貨潮、刷單、捆綁促銷、變相清貨”等等。網絡購物節喧囂的狂歡表象和理性的離場,讓某些人得以渾水摸魚傷害法治的尊嚴。
網絡狂歡是一種比較奇特的網絡現象,在很多領域都有所體現。一句普普通通的話,一張日常生活的照片,都可能引起無數人圍觀。只不過電商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對網絡狂歡運用得非常得心應手。實際上網絡狂歡很容易被利益左右,這是因為互聯網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還有什么比網絡狂歡更能吸引眼球呢?
正如人們通過網絡購物節所看到的,網絡狂歡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容易讓很多人同時頭腦發熱,處于一種集體非理性的狀態之中,給一些不法行為以可乘之機。網絡狂歡是網絡發展中的一種必然現象,宜疏不宜堵。除了針對一些網絡狂歡個案強化監管執法之外,還要從網絡文化的層面應對網絡狂歡。網絡狂歡正在成為網絡文化的一部分,網絡狂歡中暴露的一些問題,也可以說是網絡文化中負面因素的集中體現。當前的網絡文化相當于一個大雜燴,成分比較復雜,合理引導網絡狂歡,需要進一步強化網絡文化的法治色彩和網絡空間的法治共識。如何用法治去引領網絡文化,是一項復雜的課題,一些如網絡購物節般的網絡狂歡現象說明,網絡法治文化建設有其特殊性,要和網絡本身的特性緊密結合起來,從根本上遏制網絡文化中的非理性、反法治成分。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網絡狂歡 電商平臺 法治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