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加強參政黨參政議政能力建設
加強參政黨參政議政能力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要求。在長期歷史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在形成高度政治認同的基礎上,通過為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參與提供制度化的渠道,實現了政治資源的優化配置,維護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我國發展航船要抵達全面小康社會的彼岸,既需要中國共產黨為這艘巨輪掌好舵,也需要中國共產黨和廣大統一戰線成員一起劃好槳。”這不僅詮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蓬勃生命力,也是中共中央對參政黨的殷切希望。我們從中既感到了信任,也感到了壓力。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是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的責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必須在道路、方向、目標上統一意志和步調,把思想和行動凝聚到中共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大力加強參政議政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政黨協商的成效和水平,是民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
加強參政黨參政議政能力建設是形勢和任務的要求。“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就需要樹立全球視野,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具備統籌考慮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知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對經濟發展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就是要深刻認識這些變化,學習領會好發展新理念。
加強參政黨參政議政能力建設是保持參政黨進步性和團結性的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就是能承擔起凝聚共識、履行職能這兩大歷史使命的參政黨,就是保持進步性和團結性的參政黨。民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不辱使命就必須做到兩點。第一要“正”,即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的道路認同、目標認同和價值認同。越是在改革開放攻堅克難的階段,越是需要有穩定的政局,越是需要民主黨派廣泛團結各自成員和所聯系的群眾,形成支持改革發展的高度共識,發揮參政黨服務改革發展的積極作用。第二要“為”,即有所作為。有為才有位,思想認識的成效要體現在為“四個全面”作貢獻。當前,為脫貧攻堅建言出力,是民進服務“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重要方面。今年民進中央的年度專題調研課題就是“農村扶貧”,重點是“創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和“職業教育助推農村貧困家庭脫貧”。
我認為提高參政黨參政議政能力至少有三個方面的要求:
選擇題目的能力。題目來自對問題的聚焦,考驗著我們對實際情況是否全面了解,對有關科學規律是否正確把握,以及是否具有發現切入點的敏銳性,還要有實事求是地進行可行性考慮的定力,從而對題目的方向、范圍和預期成果作出合適的判斷。
調查研究的能力。要精心選擇對象,要下大力氣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設計調研方法;要把掌握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歸納和提煉,絕不能回避不同觀點的沖撞。建議的形成要努力做到有問有解,這往往考驗著我們對大系統、大歷史的覺悟程度,對困難本質的認知能力以及對解決問題的節奏和程度的把握能力。
集智聚力的能力。要解決參政黨資源有限與任務繁重之間的矛盾,解決界別特點與全面參政議政之間的矛盾,集智聚力是“華山一條道”,可以說這是形勢所迫。集智聚力能使我們的建言獻策具有寬闊的視野、更深厚的學術素養、更專深的研究、更多元的信息,以及辯證的思維。
參政議政能力建設的過程應該成為參政黨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的過程,成為會員學習理論、了解國情和認識世界形勢的過程,成為加強全會“目標認同、道路認同和價值觀認同”的過程,由此進一步激發“為執政黨助力、為國家盡責、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與者、建設者和維護者的角色定位。
參政議政工作需要我們用真摯的感情、有效的組織、自身的修養和腳踏實地的努力去團結各類人才,需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風氣,既要把握正確方向又要“接地氣”。我們提倡擔當精神,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為實現中國的良治和善政而努力。今天,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為實施“十三五”規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目標積極貢獻力量,就是民進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我們提倡科學精神,遵循客觀規律,避免以偏概全,提出符合現實國情和歷史發展階段的建議,允許不同意見的辯論,理性對待探索中的失誤。
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的召開和《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的頒布,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進入了新的階段,讓我們一起努力提高參政議政能力,為多黨合作事業和興國大業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嚴雋琪 參政黨 參政議政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