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夏日綜合征 原來是上火惹的禍
圖/視覺中國
芒種節氣剛剛過去,全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夏季模式。夏季氣溫高、暑氣重,容易引起頭痛眩暈、大便燥結等上火癥狀。要遠離這些癥狀,最好少吃麻辣小龍蝦這些“辛辣系”食物,可以吃一些酸味的食物,如酸梅、山楂等。
夏至將到,上火也隨之而來
中醫認為,人的身體健康除了受自身因素影響外,還與所處的季節、氣候、環境等有關。季節交替的時候,這種外界條件的改變也容易影響人體健康。
隨著芒種節氣的到來,氣溫也逐漸攀升,不少人都會有頭痛、口舌生瘡、大便燥結等上火癥狀。其實,剛剛過去的春季,也是上火多發的季節,這與春季的氣候特點有關。中醫認為,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隨著氣溫的逐漸回暖,陽氣開始上升,這種外界的氣候變化同樣會影響人們的身體狀況,容易引起人體免疫力和防御功能下降。按照中醫的觀點,這些變化容易導致影響人體內肝臟、膽及胃腸蓄積的內熱,持續一段時間,便會影響人體內陰陽平衡,出現內熱癥。與此同時,“春雨貴如油”,春季雨水較少,氣候相對干燥,人體內的水分又容易通過出汗、呼吸等大量消耗,這也容易加重上火癥狀。在西醫看來,這些癥狀為炎癥反應;中醫則認為,這些癥狀是上火反應,與人體不同臟腑的“火熱之邪”有關。“火”會沿著人體經絡上行,表現在頭面部、口腔、咽喉等部位。
隨著從春季到夏季的過度,這些癥狀也隨著季節特點發生改變。容易上火、疲勞,精神差、胃口不好等,是很多人容易出現的“夏季綜合征”。中醫認為,夏季暑氣重、熱毒盛,人往往容易產生厭倦懈怠,還容易出現口干舌燥、心浮氣躁、食欲不振等上火癥狀。
上火,可能與飲食習慣有關
除了外在的天氣原因,一系列上火癥狀也與人們在夏天的飲食習慣有關。夏季的高溫并沒能澆滅人們的熱情,尤其是在傍晚,三五朋友一起,相約飯局,已經成為不少人的“常規項目”。至于火爆程度,北京的簋街就是典型代表,晚上九十點鐘,雖然已過“飯點”,在有些門店外,依然有顧客排起長隊。
餐桌上,以麻辣小龍蝦為代表的“麻辣菜系”絕對是這個季節當之無愧的主角。有報道稱,一家連鎖餐飲店,夏季僅麻辣小龍蝦,每天能賣出50噸。至于人們鐘愛“麻辣菜系”的原因,似乎并沒有定論,尤其是在辛辣飲食本不是主流的北方地區,似乎就更難以理解,也有人認為,高溫季節,辛辣食物反而能夠逼出人體內的熱毒,頗似古裝片中的“以毒攻毒”,溫度高了,吃出汗了,似乎也就吃爽了。
事實并非如此。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很容易出汗,這也導致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如果貪食麻辣燙、麻辣小龍蝦、水煮魚等“辛辣系”食譜,很容易在體內“點火”,加重上火癥狀。有些人會出現痔瘡、牙痛等,也有些人臉上會長痘痘、嘴角出現糜爛。
口干舌燥等上火癥狀的出現,意味著人體生理功能失去平衡,神經調節能力變差。此外,有些人還容易出現情緒不穩、緊張、易疲倦等反應。專家建議,出現上火癥狀時,要注重自身調節,如果癥狀嚴重,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 提醒
離你最愛的麻小遠點吧
事實上,這些由“上火”引起的癥狀,如果注意調節是可以避免的。從飲食上來說,除了不要過多攝入“麻辣小龍蝦”外,可以適量多吃一些可以清熱降暑的食物,如冬瓜、綠豆、海帶、菌類及胡蘿卜、馬蹄、西瓜等。也可以用一些常見的中藥煮水當茶喝,例如菊花、金銀花、蓮葉等。
夏季人們容易食欲不振,還可以適當吃一些酸味的食物,如酸梅、山楂、菠蘿、獼猴桃、檸檬等,不僅可以增加胃液酸度,生津解渴、健胃消食,還能夠增進胃口。
除了去火,夏季飲食的另一個重點便是去濕。除了通過增加水分排出體外,將濕邪帶走外,還可以適量運動,適量排汗,同時要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另外,冬瓜、絲瓜、黃瓜、苦瓜、番茄、蘿卜等,不僅能去火,還能夠通暢小便,增加尿量,促進濕氣排出體外。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編輯:趙彥
關鍵詞:夏日綜合征 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