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以房養老”,風物長宜放眼量
中國保監會推出“以房養老”試點近2年后,全國四個試點城市成效并不樂觀。目前,全國反向業務投保人共78人59戶,辦完所有流程的僅47人38戶,其中廣州11戶14人。(6月4日 《北京青年報》)
2014年7月1日起,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率先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即以房養老)試點工作,兩年試點期即將結束,四個試點城市2年投保僅59戶78人,如此成績令質疑、嘲諷聲四起。
以房養老,簡而言之就是住房抵押貸款獲得養老金。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年人,將其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處置權,并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而在老年人身故后,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產處置權,處置所得將優先用于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
“以房養老”是國際上成熟、普遍的養老方式之一,這種模式其實在業界探討已久,借鑒國外先進方法,對于解決老年人的養老資金問題,盤活已有房屋資源,擴大保險公司業務都有積極意義。然而,由于我國的國情及傳統觀念等實際狀況,使得“以房養老”試點兩年,產生遇冷的尷尬。
必須強調的是,“以房養老”是市場化運作的一種高端化服務,是自愿的、自主選擇的行為。目前“以房養老”遇冷的癥結首先在于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養兒防老傳統思想由來已久牢不可破,兒女繼承房屋遺產也是天經地義,況且房產在中國人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不僅僅是一套房子,還包含了財富、戶籍身份乃至夢想等諸多附加值,這也是中國人走到哪兒都要買房的潛在心理。若要其把一生的心血和家族的傳家寶給予抵押,跨越與生俱來的親情紐帶而賣給外人,實不容易。
其次,經濟形勢發展的限制。這兩年里,全球經濟整體放緩,我國面臨經濟增速下滑、結構性調整的階段,但房價卻是一路上漲,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北上廣的房價飛速上揚,令人愕然。此種形勢下,老人們完全可以用出租獲得收入來提升老年生活品質,怎么可能抵押炙手可熱的房產?加之,養老院里的種種負面新聞,很多老人自是疑慮多多。
其三,金融風險難以預料。房產價值大幅度波動、貸款利率變化和被保險人的長壽風險都是橫亙在各方面前的難題。金融機構業務條款、配套機制等不健全、房屋評估制度不規范,公正難以保證等,這些“技術指標”都難以達到公眾認可的科學公平。
總之,“以房養老”具備太多風險與不可預知性,實施效果不理想應在預料之中,對此我們不必過于驚詫。
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我國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十分迫切、十分嚴峻的問題。而中國家庭供養結構特殊,“421”的模式明顯,傳統依靠家庭互助養老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思想的改變,以房養老機制的逐漸完善,傳統養老模式會逐步讓位于市場化養老,追求高品質的老年生活逐漸被現代老人接受,以房養老的未來需求會越來越多。
“以房養老”,風物長宜放眼量。“以房養老”在我國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阻礙。我們要立足現實,放眼長遠,統籌規劃、循序漸進。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強監管防范風險,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充分發揮政府“保基本”的作用。同時填補養老機構不足、養老服務業發展“短板”,不斷培育市場化養老市場,借鑒“以房養老”在國外一些國家的成功經驗,利用多種途徑逐步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相信隨著內在、外在的各種條件逐步成熟,自愿選擇“以房養老”的老人會越來越多。(斯涵涵)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以房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