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科學家首次發現多發性硬化癥致病基因突變
新華社華盛頓6月1日電(記者林小春)加拿大科學家1日報告說,一個可遺傳的基因突變能引發多發性硬化癥。這是首次發現多發性硬化癥的致病基因突變,并第一次證實,一些多發性硬化癥是遺傳所致。
多發性硬化癥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可引起運動能力、平衡能力和視力下降,嚴重可導致癱瘓,其臨床分型有4種,分別是復發緩解型、繼發進展型、原發進展型和進展復發型。80%的患者為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癥,其中三分之二會轉為繼發進展型;原發進展型占10%至15%。
先前研究認為,多發性硬化癥的發病與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而遺傳因素可增加個體患病的風險,但此前未曾發現直接致病的基因突變。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神經元》雜志上報告說,對加拿大2053名多發性硬化癥患者的研究中,他們發現同一家族的5名患者都攜帶了NR1H3基因突變,另外一個家族中的兩名患者也攜帶此基因突變。
研究負責人之一宋偉宏告訴新華社記者說:“我們首次發現了一個導致多發性硬化癥發病的基因突變,證明了一部分多發性硬化癥是家族遺傳性的,因此對以后有家族史的患者應該進一步檢測他們是否有基因突變。”
據介紹,新發現的NR1H3基因突變會引起肝X受體α蛋白中的一個氨基酸改變,造成這一蛋白功能缺失和異常,進而導致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癥的發生。研究人員估計,每1000名多發性硬化癥患者中有1人攜帶此基因突變。
宋偉宏表示,這個發現也有助于建立多發性硬化癥的轉基因動物模型,并為多發性硬化癥新藥開發提供一個全新平臺。但他也指出,兩個有多發性硬化癥病史的家族中,有個別基因突變攜帶者在檢測時沒有發病,表明還有其他因素能夠作用于多發性硬化癥的發病。
多名多發性硬化癥研究領域的專家對這一研究給予高度評價。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邁克爾·季米特里里烏教授在一份聲明中說:“現在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癥,所以這一發現可能非常重要。”
編輯:趙彥
關鍵詞:多發性硬化癥 致病基因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