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圖國企民企·圖
慢熱豆瓣的商業化迷途:搜索數據走下坡路
文藝社區豆瓣如何盈利一直都是業內樂于探討思索的問題。日前,豆瓣閱讀上線了“影視改編”新欄目,將試水小說作品影視劇改編領域。IP的火熱讓游走在商業化邊緣的豆瓣也心動不已,但商業化的前景仍然讓業界感到擔憂。
試水熱IP
豆瓣昨日新增的“從故事到電影”頁面顯示,“在這里,我們將不斷公布受讀者歡迎、有改編潛力的豆瓣閱讀原創作品,邀請影視行業的專業人士一起參與作品的影視改編”。其實,豆瓣要做的是小說改編的優化方案。
據介紹,豆瓣閱讀將從平臺的投稿作品中篩選部分優秀作品,編劇可以根據這些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豆瓣負責推薦給制片方。影視改編權歸豆瓣所有,或與作者收益分成。“具體分成不方便透露,但會是市場慣例”,豆瓣閱讀運營工作人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2015年,豆瓣閱讀共有9部作品出售了影視改編權,正處于電影項目的開發中。豆瓣閱讀負責人、總經理戴欽表示,從原創寫作出發進入出版和影視行業的確是目前豆瓣正在嘗試的商業模式,除了出售影視改編權外,也不排除在一些項目上參與前期開發甚至參與一部分電影的投資。“豆瓣閱讀計劃在今年內售出16部作品,有4-5部能深入參與前期制作。”戴欽透露。
去年是IP大年,而今年由文學IP改編的影視作品更是紛至沓來。豆瓣閱讀作為聚集8000部原創作品的平臺,也順勢參與到其中欲分得一杯羹。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目前豆瓣的評價體系是受到公認的。豆瓣的影視評價資源、影視領域行家、大數據都能為改編服務,影視改編應該是現有平臺、數據、資源等多方面價值的轉化。
商業化慢熱
豆瓣在行業內被稱做“慢公司”的代表,但作為社區網站,除了要滿足幾千萬文藝青年社交生活,更需要面對的是如何實現商業化,對豆瓣這個坐擁2億用戶的社區來說更是如此。事實上,豆瓣多年來也在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嘗試。
2010年,豆瓣推出了自己的廣告產品,而后針對小組、圈子的商業推廣也成為豆瓣收益的主要來源。2012年5月,豆瓣電影推出在線購票和選座功能,不過目前已經被證明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豆瓣電影與同城在票務分發渠道方面還依然保有優勢。2013年9月,豆瓣推出了導購類產品“豆瓣東西”,并于2014年上線東西App,一直握緊電商市場。豆瓣FM則嘗試經營付費會員與藝人培養。另外,今年4月豆瓣上線了豆瓣書店,開始涉足出版業務。
易觀智庫新媒體分析師馬世聰表示,豆瓣始終在商業化上比較謹慎,以廣告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對于商業化的企圖看起來并不明顯。不過,豆瓣的各個子模塊仍然具有可探尋的商業模式。“增值服務、原生營銷、內容變現、藝人經紀、電商導購、線下活動、O2O等都可以考慮,目前豆瓣也在沿著這些方向去做。”
困局仍難破
對比種種商業化的嘗試,豆瓣仍然面臨著走下坡路的現實。根據百度指數提供的數據可以觀察到,豆瓣的搜索數據從2012年開始逐步下降。另外,豆瓣推出了10余款App,但北京商報記者登錄ASO100查看搜索下載量排名發現,近一年內,豆瓣在社交(免費)品類的排名始終在20名以外。事實上,對比包括天涯、貓撲等同類型網站可以發現,相關指數都不盡如人意。
日前,登陸新三板后的天涯發布的去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而不久前股價還經歷了大跌78.45%的遭遇。馬世聰認為,在商業化的開發進程中,老牌社區類網站都已經走向沒落。
“對于豆瓣來說,當PC端SNS用戶向移動端逐漸轉移時,沒有抓住恰當的轉型機遇,并且移動端不同產品線之間的割裂分散導致用戶規模有所降低,在商業化方面過于謹慎也導致資源缺乏無法進一步發展壯大。”馬世聰直言。
對于社區類互聯網企業未來的出路,魏鵬舉則指出,如何能夠充分挖掘大數據價值,抓住其優勢環節開發是關鍵。“未來,豆瓣被收購是有很大可能的,但最好的方式是企業自身通過融資不斷完善業務”,他預測道。
北京商報記者 姜紅 陳麗君/文 王飛/制表
豆瓣商業化嘗試事件
■2010年 推出廣告產品,目前為收益主要來源
■2012年 推出在線購票和選座位功能,被評價為失敗的嘗試
■2013年 上線導購類產品“豆瓣東西”,目前運營不溫不火
■2016年 上線豆瓣書店涉足出版業務,效果仍待觀察
■2016年 豆瓣閱讀上線“影視改編”欄目,再度進軍影視業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豆瓣 商業化 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