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最好別生娃
(Gettyimages供圖)
●抑郁情緒和抑郁癥有區別,別亂給自己扣帽子;精神分裂癥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遺傳因素高,生育需謹慎
醫學指導/廣州市腦科醫院院長寧玉萍教授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歡樂頌》中,女主角安迪的身世令人唏噓:她雖然是高學歷的海歸,但外婆、母親和弟弟都有家族遺傳性的精神病,因此安迪認為自己精神疾病的發病率是46.3%,真的是這樣嗎?日前,在一個關于精神疾病治療的高峰論壇上,廣州市腦科醫院院長寧玉萍教授等國內專家與來自加拿大的國外精神疾病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抑郁焦慮預防和治療的國際最新進展。
寧玉萍表示,任何精神疾病發病都會受到內因和外因的影響。一些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因素中,內因也就是遺傳因素占到80%。假如父母有一方患病,其子女患病率為16%,若雙親均患有該病,其子女的患病率為40%~68%。因此,考慮到優生優育,建議這部分患者最好別生育。
文/廣州日報記者馮馮
發病:
廣州抑郁癥患病率或達12%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抑郁癥僅次于艾滋病、心臟病等重大疾病,在全球十大疾病中位居第五,是人類生命的主要殺手之一。全球范圍內有3.5億人患有抑郁癥,全球抑郁癥的年患病率約為11%。我國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目前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超過1億人,抑郁癥患病率達3%~5%,患者約4000萬人,這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尋求醫生幫助。
“事實上,這個數字遠遠不能反映真實情況,還有很多患者沒有被識別。”寧玉萍介紹,臨床上發現很多抑郁焦慮患者第一首診是去綜合醫院,而且是去綜合醫院的其他科,包括心血管科、呼吸科、神經內科、婦產科等,因為抑郁癥有很多軀體癥狀,很多患者只關注了軀體癥狀而忽略了情緒問題,比方說抑郁癥患者胃不舒服,通常會去消化科;如果經常心悸心慌,通常會去心血管科,還有的表現為頭痛、脖子痛、身體發麻,他會去看神經內科……“我們在廣州兩家三甲綜合醫院篩查發現,去他們門診就診的患者中大概有12%是有抑郁焦慮障礙的,這部分人已經可以診斷為抑郁癥。”
危害:
抑郁癥和超過7%的過早死亡有關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雇主和職業人群自身都高度追求績效,職場的激烈競爭也使得無論是員工還是雇主都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職業人群日益受到抑郁癥的困擾。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顯示,職業人群由于懼怕失業而產生抑郁癥或引起健康問題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3倍,這些因素還會引發人際關系與家庭生活的不和睦。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交網絡的興起也帶來無處不在的工作形態。多元化的信息交流,造成手機和電腦的過度使用,從而使得職業人群得不到合理的休息,造成睡眠障礙、工作效率不佳,加上壓力隨時可能迎面而來,更容易引發抑郁癥。
由于喪失生產力、工作效率低下、壽命年限降低以及相關衛生費用支出等構成的“疾病總負擔”,使抑郁癥在亞洲每年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抑郁癥在全球疾病負擔中將上升至第2位。以2007年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聯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測算數據為例,中國抑郁癥一年總損失達513.7億元,其中直接用于醫療費僅為56.2億元。在歐洲,抑郁癥和超過7%的過早死亡有關,現在每年讓歐洲各國政府花費的資金超過920億歐元。
治療:
走出抑郁 專業診療是關鍵
寧玉萍表示,抑郁癥并不可怕,職業人群遭遇抑郁癥,應當及早就醫,通過合理的治療干預,70%~80%的病人若積極配合治療都能取得明顯的效果。
但她強調說,適當的運動和散心可以相對緩解病癥,但絕不可能治愈抑郁癥,藥物仍是治療抑郁癥的主要途徑,特別是中、重度抑郁癥患者,更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走進醫院,接受醫生的專業診療,遵循“足量足療程、全程治療”的規范化治療流程,才是徹底擺脫抑郁癥的捷徑。但由于公眾對于抑郁癥的知識和危害認識尚有諸多誤區,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藥物治療,認為吃藥有副作用,甚至“會上癮”。事實上,目前國際上抗抑郁藥物的研發已經有了巨大的發展和改善,新型抗抑郁藥物在保證臨床療效的同時兼顧了良好的安全性。
多倫多大學精神病學和藥理學教授Roger Mclntyre表示:“抑郁癥的治療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消除癥狀,避免復發,還需要使患者能夠恢復到‘失能’之前的狀態,從而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另外,寧玉萍提醒說,要警惕抑郁情緒和抑郁癥的區別,“現在有很多人說自己抑郁了,但不一定達到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她詳細解釋說,抑郁、焦慮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有,“我們說正常的人有七情六欲,每個人高興、傷心難過都是很正常的反應,但是當這種抑郁焦慮的情緒達到一定的時間和嚴重程度時,如時間上持續兩周以上,嚴重程度達到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通常就要考慮是不是抑郁癥了。而我今天碰到一個不開心的事心情很糟糕,這不叫抑郁癥,只能說是抑郁情緒,所以別亂給自己扣‘抑郁癥’的帽子。”
提醒:
重性精神疾病
需考慮遺傳影響
說到《歡樂頌》里的安迪,寧玉萍表示,里面說的精神病和抑郁癥還是有區別的。老百姓平常說的精神病并不包括抑郁癥,通常指的是精神分裂癥、雙相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偏執性精神病等比較重性的精神疾病,這些精神疾病的遺傳性都很高,比如,患有精神分裂癥的病人,其同胞兄弟之患病率為7%~15%,假如父母有一方患病,其子女患病率增加至16%,若雙親均患有該病者,其子女之患病率為40%~68%。
寧玉萍表示,任何精神疾病發病都會受到內因和外因的影響。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因素中,內因也就是遺傳因素占到80%。有些比較輕的精神科疾病,比如抑郁癥發病因素中,遺傳因素只占38%,其余60%~70%的則是受社會因素、生活環境等影響;但有些精神疾病比精神分裂癥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深,像孤獨癥的發病90%與遺傳因素相關。
“我們現在都提倡優生優育,所以保險起見的話,建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可以結婚,但最好不要生孩子。”
編輯:趙彥
關鍵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最好別生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