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科技改變中國 創新驅動未來

——寫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前夕

2016年05月29日 13:36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 題:科技改變中國 創新驅動未來——寫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前夕

新華社記者

有時,巧合,折射的是一種必然、一種大勢——

“硬科技可以改變世界。”5月28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來自北京、西安等地的科學家、企業家宣布成立硬科技創新聯盟,吹響硬科技創新的號角。

就在同一地點,兩年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把“課堂”搬到了這里,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的號召。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部署、全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向著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進發。

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從新中國“一窮二白”到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技創新進步撬動興國強國杠桿,托起民族希望

“我要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1996年,奧地利。面對導師:“你的夢想是什么?”的提問,時年26歲的潘建偉如是回答。

2001年,他放棄海外教職回國,在中國科技大學組建實驗室;今天,量子通信京滬干線工程正積極建設;“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遨游太空……

“如果搶占量子通信先機,就有望抓住由模仿者變成引領者的機遇。”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說,“我們的研究蘊含新的國家力量。”

激烈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科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火種。創新,是支撐民族復興的脊梁。進入“十三五”時期,進入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關鍵階段,更要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

神舟飛天創造了“中國高度”,蛟龍潛海成就了“中國深度”,高鐵奔騰刷新了“中國速度”,大望遠鏡拓寬了“中國維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國積極投身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當今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科技成為重要支撐。2015年的一組統計數字令人欣喜:全社會研發支出達14220億元;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居世界第2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1%,國家創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中國科技創新正在呈現兩個深刻變化:一是由‘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轉變;二是由‘點’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轉變。”

科技支撐綜合國力、提振經濟轉型升級的磅礴力量從哪里來?

——從向著光明的中國道路中來。

2014年6月9日,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與共和國的科技脊梁——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們相聚一堂。總書記強調——

“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十三五”規劃用專門篇章部署未來5年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剛剛發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為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描繪了路線圖和時間表,并作出了“堅持雙輪驅動、構建一個體系、推動六大轉變”的總體部署。

——從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中來。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若干意見出臺,打破體制機制“藩籬”,促進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100多項任務聚焦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矛盾,統籌銜接當前和長遠舉措。

一項項改革舉措,彰顯中國發展新“路徑”:把發展動力及時切換到創新引擎上來,實現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雙輪驅動”。

——從激情燃燒的創新創業中來。

小米手機做大做強、大疆創新的無人機飛得更高、小魚兒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陪伴機器人快速走入市場……一批科技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

“我們干一切事情都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把創新發展作為一種價值導向、一種思維方式,就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未來。”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穆榮平說。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科技進步是強大引領,創新發展是動力源泉

科技創新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

藥學家屠呦呦站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中國人原創的青蒿素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賴遠明團隊成功解決青藏鐵路修建中“無法攻克的世界性凍土難題”,創造了“天路”奇跡;裴端卿團隊發現細胞在結構上“返老還童”的關鍵機制……

從實驗室到火熱的生活,從宏觀到微觀,一個個科學家及其團隊的努力和付出,讓一個個科學新發現逐步變成應用;一臺臺儀器或關鍵部件研制成功、一個個生產技術細節得以改進躍升,為現實生產生活帶來一點一滴的變化。

科技,改變人生命運軌跡;創新,讓機遇在創業中勃發。

毛大慶,萬科集團前高級副總裁,放棄高薪和頂級職業經理人的“光環”,打造出一個孕育科技創新的創客服務平臺。

“科技創新大潮勢不可擋,這是一次國家命運的拼搏。如果我能參與到這場拼搏里,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遠比掙錢重要得多。”這就是毛大慶的人生選擇。

科技創新成為“第一動力源”,助力中國經濟調結構、促轉型,邁向“中高端”。

依托科技創新,新興產業“彎道超車”,勇立時代潮頭。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創新鼓點密集敲響,合奏出中國經濟新強音。

華為、聯想、中興等一大批企業步入全球高技術行業領先者行列。2015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

新思路,孕育新變化;新動能,釋放經濟發展巨大潛力。

深圳,已經率先實現動力轉換,走上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來襲,深圳經濟增速從年均25%急跌至個位數。面對加工貿易斷崖式下跌,深圳先后出臺實施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

“十二五”期間,深圳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近20%,產業總規模從8750億元增加到2.3萬億元,成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主引擎。

從創新驅動到新空間、新產業、新機制,從科技強到人才強、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十三五”開局,“新”字當頭、“強”字叫響,匯聚起中國經濟新動能。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說:“未來5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能否成功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是看能否依靠科技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新動力。”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力爭超越,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的全面創新,將為中國插上圓夢的翅膀

放眼世界,一場新的科技革命乃至產業革命,正在席卷全球,科技革命改變國家力量對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就是要在新賽場建設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導一些賽場建設,從而使我們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

科技部部長萬鋼說:“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

——新改革帶來新希望。

去年8月底,中國最高立法機關完成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大修”,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路。

國家出臺政策,對在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中作出主要貢獻的人員,要從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總額中拿出不低于50%的比例給予獎勵,且上不封頂。

優化科研經費配置、完善科技計劃管理、改進院士制度、下放科技成果處置權……制度藩籬的漸次拆除,進一步調動起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新動力積蓄新勢能。

從“科學的春天”到“創新的春天”,從北京中關村到武漢光谷,從四川成都到上海張江,創新創業成為一種價值導向、生活方式和時代精神。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5中國創業心態調查報告》顯示,被調查者中有興趣創業的人達到54.5%,35.5%的人未來3年有創業可能。

創新創造和市場規則相融合,正集聚起“創時代”的澎湃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擁有超越和騰飛的無限可能。

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引領未來時代發展。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中國人有信心也有能力,去詮釋科技“第一生產力”對“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這是一場全方位的提升——強化原始創新,增強源頭供給;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壯大創新主體,引領創新發展;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實現重點跨越;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筑牢創新根基;推動創新創業,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

創新能力——從“跟蹤、并行、領跑”并存、“跟蹤”為主向“并行”“領跑”為主轉變;

資源配置——從以研發環節為主向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統籌配置轉變;

創新群體——從以科技人員的小眾為主向小眾與大眾創新創業互動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緊緊抓住機遇,及時確立發展戰略,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

這是中國科技創新走向未來的“三步走”戰略——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這是又一個科技的春天。

當如同陽光、空氣、土壤、水帶來萬物生長的決策、基礎、智慧、資金同時具備時,人們相信,創新的中國在科技的引領下必將贏得光明的未來。(記者楊維漢、余曉潔、吳晶晶、崔靜、彭勇、劉奕湛)

編輯:曾珂

關鍵詞:全國科技創新大會 科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