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高士倪云林: 逸筆草草 清虛事業無人解
他長得青姿玉立,沖淡淳雅,睥睨世俗,不隱不仕,大有魏晉名士之風,后人亦多以“高士”稱之。他的家族,是東吳三大豪富之一,家中藏書數千卷,后來他散財離家浪跡江湖,度過最后二十年時光。他被后人尊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開創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但他自謂,“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他畫山水從來不畫人,曾有人問之,他回答說,“當今哪有什么人物呢?”因為在他眼里,“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杰。”
朱陽館主裘馬輕狂
倪瓚(1301-1374),又名珽,字元鎮,元末明初時期著名的詩人、畫家。他別號眾多,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云林子”,簡稱“云林”。“天下多事矣,吾將遨游以玩世”,這是倪云林的生平自述,他的一生和他的詩文、書畫一樣,是中國文化史上最為特異、超脫的存在。
“勵志務為學,守義思居貞。閉戶讀書史,出門求友生。放筆作詞賦,覽時多論評。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令名”,這是倪瓚早年所作的《述懷》詩,講述了他早年失怙,在長兄倪昭奎的教導下成長、立志的經歷。從詩中我們不難看出,倪云林在他的早年,雖然不忘勤學讀書,卻沒有對功名的向往,沒有出仕為官的打算,而是希望“居貞”“閉戶”,最大的理想是留“令名”于后世。當然,倪云林說“富貴烏足道”,卻未免令人發噱。根據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記載:“東吳富家,為松江曹云西、無錫倪云林、昆山顧玉山,聲華文物,可以并稱”,倪瓚為世家子弟,其父、兄又善于理財,故倪家為當時東吳三大巨富之一。因此,對早年的倪云林來說,富貴確實是不足為道的小事了。這段時期,倪云林一方面注重自身的修養,一方面廣交朋友,過著裘馬輕狂的生活。
長兄死后,倪云林在他遺留的玄文觀的基礎上,建立了“清閟閣”建筑群,其主體建筑清閟閣:“如方塔三層,疏窗四眺,遠浦遙巒,云霞變幻,彈指萬狀。窗外峻巖怪石,皆太湖靈璧之奇,高于樓堞。松篁蘭菊,蘢蔥交翠,風枝搖曳,涼陰滿苔。閣中藏書數千卷,手自勘定,三代鼎彝,名琴古玉,分列左右”。與之配置的建筑有云林堂、逍遙仙亭、朱陽館、雪鶴洞、海岳翁書畫軒等,宛若人間仙境。倪云林此時的自號有朱陽館主、莆閑仙卿等,饒有富貴閑適之氣。
然而好景不長,官吏勒索、人事應酬以及治理不善,倪家生計日漸窘迫。終于,在倪云林五十一歲那年,他“鬻田產”、散家財,開始了二十余年的浪跡生涯。他居無定所,在太湖四周的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游蕩。有時住在古廟里,有時寄寓在朋友家,有時則以舟為家,漂泊無定。他對元朝政權全無好感,元帝曾派專使至江南,讓江南名士為其新建的“飛樓”賦詩贊美,眾士人爭先邀寵,倪云林卻不肯“綴艷詞以媚權貴”。元亡以后,他對新建立的洪武一朝也保持距離,“明初被召,固辭不起”,落款時也不署洪武年號,只書甲子。此時的倪云林自號無住庵主、曲全叟,似乎飽含了生活的艱辛和悲涼,但不與世俯仰的氣節卻從未變過。
“斷送一生棋局里,破除萬事酒杯中。清虛事業無人解,聽雨移時又聽風”,孤高、浪漫的倪云林注定不能像棋手那樣精確地籌劃人生,只能在酒杯和筆墨之間創建出一番別樣的“清虛事業”。
倪瓚的山水畫面貌不僅在元代,就是在整個山水畫發展史上也獨樹一幟。其成熟期的作品在構圖上極為簡括,多半只作一個開合,即近景畫石坡土岸,上植三五株枯榮相間的樹木,遠景為一兩脈平坡遠岫,山石林木都用渴筆淡墨輕拂而出。他用筆著力甚輕,筆行紙上,若即若離,似實還虛。遠山與近樹之間則有大片留白,不著一物,意為水面。樹下或添一草亭,幾乎不見人物,給人以靜謐、蕭索、空曠、荒寒之感。這種構圖和筆墨情調被倪云林反復運用,形成他特有的繪畫圖式——“一河兩岸”。
這種圖式在倪瓚早期的作品如《秋林野興圖》、《水竹居圖》中就已經出現,此時的風格嚴正、精細而合乎法度。進入中年以后,倪云林的畫風轉向簡約、疏朗,他開始把人生經歷和審美傾向注入筆墨當中,此時的代表作有《六君子圖》《漁莊秋霽圖》等。《漁莊秋霽圖》是“一河兩岸”圖式成熟的標志。這是倪云林五十五歲時的作品,畫面分上、中、下三段:上段為遠景,幾座山巒平緩展開;中段為中景,不著一筆,表現渺闊平靜的湖面;下段為近景,坡丘上數棵高樹,枝葉扶疏,風姿綽約。水中不見帆影,山岸不見人跡。在畫法上,倪云林用“折帶皴”描繪山石,用枯筆畫樹。樹梢枝丫用雀爪筆法點畫,有書法意味。畫面中右方以小楷長款連接上下景物。全圖渾然一體。晚年的倪云林進入了創作的高峰期,現今流傳的《古樹茅亭圖》《溪山仙館圖》《松亭山色圖》《容膝齋圖》等代表作都出自這一時期。此時的畫風更加清潤自然,構圖以“一河兩岸”為主,卻無雷同之感,既有理性的處理,又煥發著空靈清潤的生命氣息。
在中國畫史上,倪云林被認為是“逸格”的代表。宋黃休復提出“逸、神、妙、能”的品評標準,他對“逸格”的定義是:“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這個“逸格” 跳出了以技法標準品評繪畫作品的范疇,進入了另一個審美層次。董其昌曾說:“吳仲圭大有神氣,黃子久特妙風格,王叔明奄有前規,而三家皆有縱橫習氣,獨云林古淡天然,米顛后一人而已。”從車馬輕裘到落魄江湖,人生的起伏讓倪云林的畫作日漸成熟自然,卻始終沒有沾染一絲塵俗和喧囂。可見,倪云林和他自恃的高潔、孤直表里如一,是真正的“高士”。
作書清疏古淡天成
有元一代,國祚不久,自“元人冠冕”趙孟頫出,就籠罩了整個元代書壇。其中能夠異軍突起的只有鮮于樞、張雨、楊維楨、康里巎巎等數人,其中也包括倪瓚。相比大多數書家以晉唐書法為宗,以遒媚流暢為主的書家,倪云林的書法也顯得特立獨行。其代表書風兼具褚遂良的寬博秀雅和歐陽詢的清勁硬朗,又富有鐘繇書法的濃重隸意,形成了自己古而媚、密而疏的風格。清人笪重光評其書法云:“云林書法得筆于分隸,而所書 《內景黃庭經卷》 宛然楊、許遺意,可想見六朝風度,非宋元諸公所能仿佛。元鎮真翰墨第一人,不食煙火而 登仙者矣”。
倪瓚的早年有十分優厚的學習環境。他以其巨富之家,搜集了大量珍貴書畫,他的清閟閣里設有專室儲藏。在書法方面,他收藏有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陶弘景《畫版帖》、智永《月儀帖》、褚遂良《楷書千字文》、張旭《秋深帖》、米芾《海岳庵圖》及《寶章待訪錄》、趙孟頫小楷《過秦論》等傳世佳作。這可能是倪瓚書風少受時風浸染,卓爾不群的一個原因。
今天我們能見到的倪云林書法,主要是題畫,也包括詩稿、跋文和少量獨幅作品。從形式上區分,倪云林少有專門創作的書法作品,大多都是以題畫詩的形式出現。就書體而言,倪云林的書法絕大多數屬于小楷,從作品的整體結合感來說,小楷更適合他蕭散、空靈的畫風。《淡室詩軸》是倪云林為友人寫的—首七律詩。詩中寄托了他避世索居、與白云幽禽為伴的心境。這是倪云林存世作品中唯一的一件大字行楷書,字徑約3厘米見方,通篇布局疏朗,錯落有致,古淡天成,絕無俗塵。就細節而言,此作逸筆草草,并不完美,就整體而言卻有點鐵成金。此作用筆瘦勁,結字搖曳多姿,章法上行氣貫通,時大時小、時長時扁,給人琳瑯滿目、瀟灑出塵之感。
倪云林是全面的藝術家,除了詩、書、畫以外,還擅長造園。中國古代園林和詩詞書畫一樣,講究造境,倪云林頗得其中奧妙,他的園林作品首推“清閟閣”建筑群,以及蘇州著名園林“獅子林”,他的《獅子林圖》還流傳至今。中國的造園又稱“構園”,如繪畫中的“經營位置”,倪云林構園也如同經營畫作,雖然我們今天少見真容,但從他的畫作和書法當中,或能窺探一二。
編輯:陳佳
關鍵詞:高士倪云林 逸筆草草 清虛事業無人解